2025年04月28日
马家窑文化陶甑
时间:2018-12-18

4.jpg

正视图

5.jpg

俯视图

蒸法是东方烹饪术所持有的技法,它的创立已有8000年的历史。西方人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代发明了蒸汽机,人类由此进入蒸汽动力时代,其实东方早在史前时代即已进入了自己的“蒸汽时代”。汉许慎的《说文》有对甑的解释,说甑就是甗。《方言》则说“甑,自关而东谓之甗,或谓之甑”。对于甑的制作,《周礼·考工记》说:“陶人为盆、甑。”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甑所以炊烝米为饭者,其底七穿,故必以箅蔽甑底”。史前时期马家窑文化的陶甑,就已经是这样的形制了,圆形,底有方孔或圆孔,有的在器壁近底处也有孔,置于鼎、釜等上面蒸食物用。现收藏于州博物馆里的马家窑文化陶甑就是人类早期使用蒸汽的物证之一。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陶甑,泥质灰陶,高8.2厘米,口径20.6厘米,底径9.7厘米,重量0.680千克,出土于临夏市南龙镇四家咀村。施土红色陶衣。敞口,侈唇,腹斜收,腹部外侧有对称的突鋬,平底,底部有五个小圆孔。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甑与一般陶器在外形上并无多大区别,在器底刺上一些孔洞,以便蒸汽自下上达。使用时将甑底套在釜口上,下煮上蒸,常可收两用之功。

蒸煮器具是因为生活需要而发明的,马家窑文化的先民们主要蒸煮些什么呢?在位于东乡县东塬乡林家村北、大夏河南岸台地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家遗址,出土大量彩陶、石器、骨器及炭粟、麻籽等农作物。林家遗址F21晚期陶罐内盛有稷、粟和大麻籽。H19灰坑底部有大量炭化稷、部分穗头、稷粒、枝干等,穗头上带有较长的细枝,捆成小把,整齐放在坑底,厚达40厘米,粗略估计可达2立方米。这说明,林家先民已有较发达的原始农业,兼事狩猎和采集。其石锛、石斧、石刀、石凿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使用工具;另外三处窑穴也有炭化稷粒,大量稷的发现,从带穗的细枝割断痕迹,是用石、陶刀割下来的;磨臼、石杵用来加工大量谷物,说明粟是当时居民的主要粮食之一。

制陶技术的发明,在制造技术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既能改变物体的性质,又能塑造便于使用的物体形状。我们的祖先从水煮食物的原理中发现了蒸汽可把食物弄熟,于是就发明了陶甑,而陶釜、陶碗、陶盆、陶瓮、陶罐等器物满足了当时人们炊饪、饮食、洗灌、储藏等需要。总之,陶器已成为新石器时代定居下来,从事农耕生产的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离的必需品。就烹饪而言,如果没有甑的发明,我们就永远尝不到由蒸变化而来的鲜、香、嫩、滑之滋味。可以说,陶甑的发明,奠定了东方饮食文化基础。(马玲)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