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东乡族民间文学作品
时间:2018-04-20

东乡族的传说故事达1500种之多,内容有赞颂英雄的,有嫉恶扬善的,有描述智者的,有汉文典籍中的故事和人物等等。这些传说和故事在活跃东乡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陶冶东乡族豪爽的民族性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广为流行的民间故事《璐妇人斩蟒》,表现了东乡族妇女的勇敢、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著名叙事长诗《米拉尕黑》脍炙人口,为群众所喜爱,它已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传承人已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爱。该篇故事叙事句有500多句,梗概是:古时,撒尔塔(东乡人自称)年轻的勇士米拉尕黑,他美丽善良的未婚妻叫玛芝璐。在他们即将成婚时,边关报急,米拉尕黑毅然告别情人,应征奔赴战场。临行时,他送给情人半面“月光宝镜”作为留念。几年以后,当白豆花盛开的时候,凯旋归来的米拉尕黑因困苦不堪,昏睡在田野里,一连做了三个奇怪的梦,一位谙达人生的长者亦朗姆为他解梦——远在故乡的情人被强盗逼亲。于是,他按亦朗姆老人的指点,攀上云崖,找到汗血马,日行千里,及时回到故乡,智斗强人,夺回心爱的玛芝璐,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部民间长诗是说唱体,形式比较自由,中途换韵较多,音乐只有两个曲调,一为玉声宫调式,一为羽调式,随着唱词的长短和变化自由伸缩,两曲谱交替,不断反复,有较强的呤诵性。

  长篇叙事诗《战黑那姆》,《璐姑娘斩蟒》和《勇敢的阿里》,脍灸人口。《白羽飞衣》等童话故事颇富启迪和教育意义。现代民族文学领域,东乡族人民涌现出了不少作家。如著名诗人汪良玉的长诗《米拉朵黑》十分有名。

  东乡族神话与幻想故事有密切联系。神话残迹往往保留在神奇故事、魔法故事和民间童话之中。在这些幻想故事中出现的英雄人物往往具有神性,他们的主要功绩是为人类除害或和各种超自然力量斗争。例如《蛤蟆灵丹》讲述一孤儿从苍鹰巨爪下救活一只蛤螟,并与其成为朋友。后来遭不幸,蛤蟆从嘴里吐出一个灵丹送给他,孤儿用灵丹救活了一匹大红马,一条彩蛇。由此坏人起歹心,夺走了蛤蟆灵丹,并把孤儿推进了湖里。蛤蟆救出孤儿,并用彩蛇治好康通城国王的公主的病,成为附马,揭露了坏人的罪恶。《白羽故事》讲述人在超自然力量——一群白鸽子的羽毛帮助下,逃出魔掌。后又遭不幸,好心人用魔壶中的茶水把坏人变成一双烟熏色的小鸟儿,无法作恶人间。《巧蛤蟆》是一篇反映超自然形象的故事。它讲述一只蛤蟆来到一家年过半百,无儿无女的老两口家当孙子。蛤蟆能说会干,施巧计整治庄子里无恶不作的财主,使他不敢为非作歹。后来蛤蟆用才智和过人本领,娶来了一位贤慧、漂亮的姑娘。最后姑娘按奶奶的吩咐,把蛤蟆皮铺到热炕上烤干,于是蛤蟆变成了一位小伙子。

  在东乡族幻想型故事中,也有与鬼狐精怪等超自然力量作斗争的具有神话特色的故事。这些故事还具有某些民族文化节日起源的意义。《璐妇人斩蟒》讲述,很久以前,在康特黑大山上,出了一条大蟒精,经常伤害生灵,此后,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惊恐不安,拖儿带女,逃到很远的地方去避难。有一位刚成亲不久的年轻猎手璐推上山打猎被大蟒精吸进嘴里吃掉。璐夫人决心为丈夫报仇,除掉大蟒精。璐夫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酒把蟒精灌醉,用白布蒙上蟒精眼睛,用红布指挥乡亲把魔怪杀死,人们重新过上了安宁生活。后来,东乡族人民为纪念璐夫人为民除害的功德,结婚时唱“哈利”、“哈利”成为东乡族人民的“迎婚调”。《葡萄山和高陵峙》、《赤孜和拉妩滩的传说》等神话故事也主要反映了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历史,从中折射出来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是神话传说在口传过程中进一步丰富的结果,其底层文化仍属神话内容。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外利(圣哲)曾因揭露过一伙强盗的罪行而被追杀,匆忙中躲进山洞,蜘蛛急忙结网把洞口封住,强盗们见蜘蛛网未破,返身离去。可恶的地狗扯起嗓子忙叫:“这里哩!这里哩!”。聪明的鸽子忙叫道:“乌幄!乌幄!(东乡语,即“没有”)。一群鸽子的“乌握”声盖住了地狗的声音,强盗们信以为真,外利得救了。

  要说东乡族神话传说的特点,无论是外来吸收的,还是自身创作的,其征服自然的理想和探求自然和社会奥秘的精神是积极的,丰富的想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具有很大的艺术魁力,它所创造的一些神话幻想形象,一直活在东乡族人民的民俗生活之中。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