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临夏市,以集市贸易而享有盛名。在众多的集市中,尤以鸽子市最有特色,引人注目。
星期天早晨,天蒙蒙亮,豢养鸽子的好家们,便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菜市的鸽市上。工人农民,干部群众,什么人都有。但为数众多的,还数八坊的回民和农村来的庄稼人。手里提着各式各样的鸽笼,里面装着自己的爱鸽,各人的目的是很不一样的,或买卖,或竞翔;或淘换,或欣赏,热闹非凡!更有甚者,只来炫耀一番,招摇过市,惹得一市的好家们惊羡不已,甚至于回到家里“相思”绵绵,寝食不安;也有一饱眼福者,趁兴而来,愉快而归。
养鸽玩鸽,在我国历史悠久,官史记载,民间传说,都有许多关于鸽子的轶闻趣事。敦煌壁画“尸毗王舍身贸鸽”,盛唐宰相张九龄“飞奴传书”的故事,历来传为佳话。而我国回民饲养鸽子,可追溯到大唐盛世。唐人段式成在《酉阳杂俎》中道:“波斯船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报平安信。”至于鸽市的形成,却是清朝建立以后。陶谷在《清异录》中写道:“豪家少年尚蓄鸽,号半天骄人;又以其蛊惑过于娇女艳妖,呼为插羽佳人……”可见人们对鸽子的宠爱,达到了何种程度。
今天,我的好友艾比布,邀我去买鸽。还未到鸽市,已传来阵阵喧闹声,并时时有鸽子从那里冲天而起,扶摇直上,在湛蓝的天空展翅翱翔。
刚到下菜市的鸽市街口,只见密密麻麻的人群,挤来拥去。在相距不远的人伙里,站着一位头戴白号帽的回族老人。他精神矍铄,腰扎青布系腰,手提一只用竹篾编织成三角图案的南瓜式鸽笼;里面装着一对“雨点”信鸽,身边围着几个好家。其中一个留络腮胡子的中年大汉,伸伸胳膊,甩甩袖口,在袖筒里同老人捏了一会儿指头。只听老汉大声说:“哦——不卖不卖。我这是台鸽,你看这体型、眼砂、毛色,你满市场寻一遍,要是有第二对,我白廉(意即白送)给你!”那“络腮胡子”抓出鸽子,仔细看了一会,一拍腔子,说:“好,伍拾就伍拾,我要下!”说着,从怀里掏出五张“大团结”,递给老汉,又抓出另一只,揽在怀里兴冲冲地走了。那份高兴劲儿,绝不亚于抱上了三代单传的胖尕娃。我正想过去和那老汉搭个话儿,不防被几个涌过来的鸽好家,险些冲倒。艾比布顺着刚才涌过来的人群突然冲着我的耳朵惊呼:“快看,那叫什么鹁鸽?”只见一个农村小男孩,一手握着一只鸽子。一只短嘴,形似疙瘩,黄砂眼,身躯中间雪白,两头乌黑;另一只,浑身洁白,如雪似银,头戴一顶“小帽”,宛如盛开的白菊花。这不正是家鸽中名贵珍品“两头乌”和“凤头白”吗?早在清代张万钟所著《鸽经》一书中,就有记载。我一说,艾比布便不顾一切地拉着我,攉开人群奔过去,集我俩全身之资,把那两只鸽子买来,抱在怀里边看边笑。我也高兴,因为我知道,艾比布抱回这一对鸽子之后,他的全家,他的亲朋都会为他能买回珍贵的鸽子而为他庆祝,为他骄傲,更加称赞他、喜欢他。
浏览之余,细细观察,临夏鸽市上的鸽子,大体可分三类。信鸽、家鸽和野鸽。信鸽品种较多,以羽色分有瓦灰、深雨,点、浅雨点、红雨点、白信鸽……一般用作竞翔放飞。家鸽通常为观赏玩乐,如雪白、点子、跟头白、凤头白、月白、两头乌、云南子、花花……可以同家鸽品种繁多而著名的北京相媲美!而野鸽,多为盘中佳肴,一饱口福。但肉鸽在这里却很少。因为在临夏回民中有这样一句谚语。“上马救鹁鸽,下马杀地狗(即地咕)。”
“快看?快看。”忽然,艾比布惊喜地叫道。我抬头一看,只见蓝天白云间,一对白鸽,上下翻飞,疾若流星,逸如蝴蝶,又快又好看。眼看即将坠落地面,却见它尾巴一扭,倏!打一个旋,又直上云霄, 恰似银箭一般。加之,它系在尾上的“双眼葫芦哨”,盘飞时大眼呜叫,上下时小眼响动,一粗一细,时而齐鸣,时而交奏。音韵美妙,清脆悦耳。配上飞鸽那优美的舞姿,宛如钢琴伴奏下的艺术体操。
临夏的鸽子千姿百态,临夏的鸽哨也应有尽有。有高亢雄浑的单眼葫芦哨,有清脆嘹亮的四眼竹哨,有旋律多变的一窝蜂哨,有婉转扣莺的黑鹰翎哨,有粗犷激越的桦皮哨……其音质的好坏,音量的大小,音色的美劣,则取决于质地的考究与哨眼的多少,哨口的大小。养鸽子,看是一种玩乐,其实是种寄托。自《圣经》“诺亚方舟”放鸽求生事,多少年来,鸽子一直被人们视为和平幸福的象征。毕加索的名画《和平鸽》不正是由衷的表达丁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养鸽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休息与享受,而且又是一项文明有趣的体育活动。我正是以艾比布对鸽子的痴情,回族老少对鸽子的钟爱,对民族的善良、温厚有了更深的了解。
日近中午,鸽市即将散去。好家们争相打开鸽笼,放出自己的爱鸽。一时间,鸽群飞舞,敝日遮空。如飞霞飘散,彩蝶翩跹。各种各样的鸽哨也骤然长啸,响彻云天。
我频频回首,眼望鸽市,蓦然间,心潮汹涌。愿圣洁的和平之鸽为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