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种“良心药” 强“产业链” 撑“健康伞” ——临夏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综述
时间:2023-10-30 作者:马忠德

记者 刘刚林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眼下,走进我州各县市,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药香,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各类药材交易市场里,外地药商精挑细选、验货谈价,交易红火;工厂里,机器加工药材的声音此起彼伏,散发着浓郁药香的中药材正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

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让“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成为群众增收和服务健康的优势资源。

保护利用好“天然药材库”资源

河州无闲草,遍地皆是药。仅《临夏本草图录》一书就收录植物、动物和矿物903种,中药材资源种类多达1135种。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以建设“健康临夏”为目标,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和支持举措,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全力扶持,推动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目前,全州初步形成了以康乐县沿太子山麓、和政县沿牙塘河、大小南岔河、牛津河流域、临夏县和积石山县的高寒阴湿区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当归、党参、黄芪、冬花和金银花等20多种。其中,当归、黄芪、款冬花、金银花、党参作为临夏的道地药材,量大质优,逐渐成为临夏中药材种植品种的中流砥柱。”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马芬兰说。

45372023-76ba-47de-be43-41f0c0bdbb93.jpg.jpg

中药材加工

据了解,2022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4.83万亩、产量11.67万吨、亩产值6000元;2023年,现已种植中药材26.23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9.5万亩。

药材好,药才好。我州立足自然禀赋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产业来培育和打造,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狠抓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累计建成中药材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8个。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引导,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带动,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生产示范、质量检测、技术培训、科技攻关、市场建设、加工和贮藏企业标准化认证等明显提高,良种普及率达到60%以上。尤其是北京同仁堂在永靖县建立的5000亩健康有机黄芪种植基地,为临夏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发展

甘肃复兴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创立的“复兴厚”商标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特色中药饮片成为甘肃名牌产品;

临夏市益生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所生产的中药材饮片品种达600多种,配送区域已覆盖8县市、甘南州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各类诊所、药店;

甘肃临夏龙康制药有限公司所研制生产的“当归养血口服液”疗效显著,在甘、青、宁益补类药品市场享有盛誉;

临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国家GSP、GMP质量认证,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有医药流通企业,带动了我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

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近年来,我州因地制宜创品牌,加快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体系建设,为中医药加工企业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扶持壮大了一批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主体。如今,以中药材优势资源开发生产的大健康产品不断丰富,当归为主的中药材浓缩液、当归醋、当归酒、当归系列化妆品等保健品,金银花为原料的金银花茶饮料系列、当归边角料做畜禽养殖饲料等,已在全国各级交易市场和展销会上崭露头角,受到各界好评。

中药材加工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促进了中药材产品提档升级,也助推了种植农户增收增效。

走进永靖县农发集团中药材加工车间,清洗机、切片机、烘干机、筛片机等机械不停作业,工人们对晾晒好的黄芪进行挑选、清洗、切片、筛选等。近年来,农发集团高于市场价收购有机黄芪,带动永靖县西山区7个乡镇1000多户农户增收。“县上把黄芪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产业培育,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保险’的四方联利机制,初步形成发展黄芪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新格局。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其中有机黄芪种植面积4万多亩,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群众的增收致富产业。”该县卫生健康局中医药产业负责人孔德红说。

64e4bc3e-5f0c-45b5-a73e-210af9fa5762.jpg.jpg

卫生院中医馆

各县市积极发展电商业务,推进中药材仓储、销售、中药饮片、保健食品、保健礼品等线上销售,鼓励中药材交易主体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交易,并对接省内中药材交易市场,提升本区域中药材交易能力。2022年,全州中药材交易量达到7.7万吨、交易额43.31亿元。

织密中医药治病防病“覆盖网”

每天一大早,康乐县景古卫生院中医馆理疗室里,楼道里还坐满了等候的群众,医生忙着给前来求诊的群众做针灸、拔罐等中医理疗。近年来,该卫生院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群众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使中医独特优势逐渐受到群众青睐。

同一时间,在州中医医院,不少群众在进行中医药调养,不少易于皮肤吸收、祛除阴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的中药材开始走俏,中医养生成为不少人关注的重点。

随着中医药服务网络建优建强,越来越多的临夏人走进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诊室,或治病求方,或养生保健……“近年来,我州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的医生都进行了严格培训,能熟练开展各项基础中医服务。近三年,已先后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9500余名,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业务骨干进修近320余人次。同时,组织实施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已累计培养出师226名合格继承人。”州卫生健康委中医科负责人张勇说。

中医医院、中医馆、中医诊室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为此,我州通过实施县级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等一批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项目,以州、县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以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以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社会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不断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有效提升了整体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目前,州中医医院已成为三级乙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建成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康复医疗中心,正在实施国家中医特色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全州所有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所有县级中医院均达到了二级中医院服务能力的基本标准,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乡级全覆盖。同时,全州累计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州级重点专科10个、县级中医重点专科17个,国医大师工作站1个。

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快建设医养结合机构,并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形成了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

——全州14家养老机构按照就近、便捷原则,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实行巡诊或长期进驻开展医疗服务。

——临夏市创建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临夏州综合福利院、临夏市城市社会综合福利院创建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全州首家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康乐县医养中心结合医院开业,目前运行良好;州中医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将有效解决老年人高质量的全流程、无间断的生命关怀及医、康、养一体化服务,提升群众健康幸福指数。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中医药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如今,临夏正深挖中医药发展潜力,用“良心药”带动“致富链”,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健康服务。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