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播撒民族团结的“金种子”
时间:2018-12-04

“我们的家乡和政是一个美丽的小县城,这里居住着汉、回、东乡、蒙古等民族,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一心。”

“56个民族,就像56朵美丽的鲜花;56个民族团结一心,才会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

在和政县西关小学,一句句稚嫩而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对于民族地区的学校而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更是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民族团结的‘金种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和政县西关小学副校长邓文瑜的话掷地有声。

西关小学现有37个教学班级,共1784名学生,其中回族、东乡族学生占比达53%。

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无论是教学楼前的电子屏、宣传展板,还是张贴在教室里的手抄报、班级板报,到处都可以感受到“共同团结奋斗,一起学习进步”的浓厚氛围。

多年来,西关小学以德育课为主阵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并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关键节点开展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六年级学生杨紫,有一个非常要好的东乡族朋友马琪。尽管两人不在同一个班级,却经常一起学习、玩耍。“遇到开心的事,我们会分享欢乐;遇到难过的事,我们会互相安慰。”杨紫说,在她们的带动下,两个家庭也频繁地走动起来。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民族知识讲给父母听,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举办的相关活动中。”邓文瑜说,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积极巩固民族团结教育成果。

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举办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民族文化宣传活动,部分学生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少先队还利用校园广播站发出“民族团结一家亲”倡议书,号召全体师生、家长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各民族的了解,学校精心编写了民族团结教育校本教材。其中,既介绍了当地主要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讲解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回族教师石学军是六年级(6)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德育课老师,他经常鼓励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他看来,在学生身心成长的黄金阶段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切身感受到民族团结带来的好处,就能让一颗颗充满希望的“金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即将离开校园时,记者看到一些学生正在上民俗体验课,学跳竹竿舞、锅庄舞……这些润物无声的教育,让各族学生在活动中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此时,记者在学校民族团结陈列室看到的一段话涌上心头,那是一位学生在首届“携手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比赛中写的:“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大家庭里,我们各民族同学都互相尊重风俗习惯,团结进取。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牵手同行。”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