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从民族走向世界 ——“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侧记
时间:2019-06-25

  6月19日,为期一周的“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以下简称“时装周”)落下帷幕。本次时装周由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共同主办,是昆明人第一个自己的时装周。30家国内外企业参与、32场时装大秀,美人、美衣、美景,抢占了昆明人的朋友圈,让关于云南民族服饰产业的话题溢出服饰圈,进入到普通百姓的视野中,引发了更多的关注与讨论。

  传承

  6月13日,时装周民族服饰文化高峰论坛暨招商引资推荐会上,一场“传承服饰之美”大型服饰发布主题秀昆明专场活动吸引了与会者目光。

  玖雍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蓉丽作为企业代表走上台,通过大屏幕向现场嘉宾推荐她的“火草”项目。

  火草是一种生长于云南田间地头的草本植物,因能用来点火而得名。云南永胜县、马龙县等地妇女会将其背面的火绒捻成线、织成布、做成衣,透气性、保暖性都很好。

  李蓉丽介绍,在棉、纤维等材料进入到云南以前,火草是一种常见的民族服饰材料。如今,要传承民族服饰文化,也应把传统民族服饰材料的传承纳入其中。她表示,计划用3年的时间去推广该项目,让更多人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火草”情结。

  在昆明专场活动中,“传承”二字既是第一章的主题,也是嘉宾了解昆明服饰的起点。

  传承一章选用了老昆明人日常穿着的传统服饰,“设计师”大多是昆明小店里的裁缝。展示的头饰、衣服、围腰、飘带上的每一针一线、每一个点缀的银泡、每一朵花卉,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生命记忆,记载着一个生活、生长在滇池湖畔老昆明人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民族服饰之美。

  除了昆明专场的活动,不少设计师通过服饰表达着自己在传承方面的努力。禄劝彝尊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彝绣服饰,保留了彝族服饰大胆的用色、传统的纹饰、彝绣的精髓;维西古韵民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历史悠久的传统傈绣、棉麻布为基本材料,展现了维西傈僳族的风情韵味;香格里拉彭松措民族服饰在T台上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藏族盛装——彭松措服饰。从款式、配色到纹样、刺绣,从材料、制作到设计、搭配,时装周全方位地展示了云南民族服饰的传统文化与特色。

  传承还不止于此。此次时装周是“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19民族赛装文化节”“引爆”阶段的重要活动,而“赛装节”的设定本身就是对以楚雄彝绣和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为代表的民族服装服饰和传统节庆文化的延续。

  创新

  涉足民族服饰产业十多年的李蓉丽说:“民族服饰要获得市场认可,需要不断创新,生产出满足社会需求、符合现代审美的服饰产品。”这也是时装周参展各家企业、各位设计师的共识。

  6月13日晚,由云南本土著名服装设计师朱莲及其团队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联合打造的“莲尘彩云”“上海工艺美院”音乐服饰秀专场上演。

  朱莲介绍,她和她的团队不喜用“百年”“厚重”“古老”这些词汇来形容民族服饰,而更喜欢用“轻盈”“姑娘”等词汇,将民族服饰定位为“与世界直接简单的交流方式”,她认为民族服饰可以带着浓烈、洒脱的原生态冲击力与时尚碰撞、结合。

  此次朱莲带来的作品大多采用民间土布及棉、麻、毛等质地粗糙、厚重的纯手工面料,辅之以夸张、别具一格的各种实物银饰、骨饰配件,在保持民族元素的前提下,以反常规、反传统的时尚设计理念,打造出高雅、隆重的视觉效果。

  梦境般的灯光、舒缓优雅的乐曲、静谧的星空,场上的服装如彩云一般,飞到现场观众眼中,让观众赞叹不已,“原来民族服饰可以这么好看啊”“好时尚、好漂亮”。

  创新的产品是否能获得市场认可?深耕民族服饰25年的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文公司)董事长夏华在6月13日的民族服饰文化高峰论坛暨招商引资推荐会上,给出了另一种思路的回答。

  舞台上,夏华介绍了独臂绣娘、“蝴蝶仙子”梁忠美的故事,“她在认识我们之前,每个月绣出的蝴蝶在集市上只能卖出1000元,现在她的单幅蝴蝶售价超过2000元,一个月收入超过1万元。”

  巨大的转变源于依文公司2018年创新的“深山集市”营销模式。据夏华介绍,“深山集市”就是将集市挪到都市中,展示民族服饰和技艺、民族手工艺品,体验非遗项目,讲述深山绣娘的故事……截至今年5月底,依文公司已在北京、深圳、南京等地的大型商场里举办了多场“深山集市”,单次活动最高有15万人参加,梁忠美的作品在“深山集市”上已销售了几百幅。

  通过依文公司的运作,既打造出了绣娘的IP、纹样的IP,也探索出了符合民族服饰创产业发展的有温度的“心”零售模式。

  助力

  此次时装周上,朱莲还和云南演员吉丽一起,签订了结对帮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古登乡的协议。

  据介绍,泸水市古登乡95.3%的人是傈僳族,拥有非常丰富的傈僳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古登乡成立了泸水市古登乡家红兴业民族服饰缝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傈僳族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规模、效益,合作社都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家红兴业负责人阿家红表示,自己此次到了时装周现场,深深感受到古登乡与一线设计师、一线市场、一线企业之间的距离非常大。

  签约之后,朱莲将担任古登乡民族服饰厂的设计师。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将现代的民族文化带进古登乡,结合当地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打造出古登乡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

  朱莲与古登乡的结缘只是此次时装周签订的项目之一,此外还有云南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结对帮扶石屏县绣美彝山刺绣专业合作社、云南壶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结对帮扶香格里拉彭松措民族服饰有限公司、云南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结对帮扶宁蒗县摩梭传统手工纺织厂等13个结对帮扶项目和以及7个合作项目。

  时装周上,还有一股助力摸不着、看不见,却很有价值,它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界、商界精英人士组成的智慧“助力团”。

  6月13至6月16日,时装周连续举办了4场圆桌会议。与会者围绕着“丝路云裳——一个有意义的文化产业工程”“云南民族服装如何进行传承创新”“让‘针线活’变成‘金线活’——云南这些民族服装企业想要这样招商引资”“金融支持,市场创新,促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4个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很多精辟的观点与见解。

  比如,就“丝路云裳——一个有意义的文化产业工程”的议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齐鸣秋表示:“目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已经形成,民族多样性不可忽略。没有了多样性,就很难融入到全球的发展大潮中。”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原副司长兼国家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李朝胜说:“民族服装服饰是一个宝库,从襁褓中的孩子到白色苍苍的老人,从田地劳作到婚丧嫁娶,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他认为,云南独特的地理优势开辟了多条国际通道,云南要以此契机,通过科技和创新手段,进一步挖掘民族服饰文化,让云南民族服装文化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本文图片为“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上发布的作品,由“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工作组提供)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