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的天籁之音——莲花山花儿会
山林间的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
河州“花儿”作为一种流传了千百年的民歌形式,语言是以百姓的口语、俗语来表达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显得朴素、自然,富有泥土味和生活气息,但它也讲究结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更讲究语言的修辞之美,这使得“花儿”歌词的语言表达显得准确、形象、鲜明、精炼、生动。
“修辞”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种语言中加强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和手段,这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二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对各种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也就是说话和写作中的修辞活动。“花儿”歌词语言的修辞,就是“花儿”歌词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但这个命题比较大,诸如“花儿”歌词词语的锤炼、句子的选择和辞格的运用等。本文主要探讨“花儿”歌词语言的辞格的运用。“花儿”歌词语言中常用的辞格有比喻、夸张、对偶、用典、借代、反复、设问、反问、摹状、顶针、对比、通感等,在具体的运用中,有些是单独使用,有些是多种手法综合运用。
一、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通俗地说,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常常是以人们熟悉之物比不熟悉之物,以具体之物比抽象之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出现比喻的名称,大量使用了比喻,《诗经·大雅·抑》中就有“取譬不远,昊天不忒”的诗句,之后中国的诗歌和民歌中比喻成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刘勰的《文心雕龙》更对比喻作了全面深入地解析:“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比喻包括三个部分;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做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根据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和比喻词的隐现,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河州“花儿”广泛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三种类型均有大量的运用,而且极富变化。比喻的使用,使河州“花儿”一是说理浅显易懂;二是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三是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四是使事物形象、生动,特点突出;五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更加形象、生动、贴切。总之比喻的使用,使河州“花儿”的语言更具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所作比的喻体多为地方风物和民俗事项,因此也使“花儿”的语言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
1.明喻。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形式。这类比喻在三种类型中最为多见,比喻词有“像”“如”“好像”“活像”“好比”“如比”“赛”等。如:
花花的麻雀绿翅膀,它落在梧桐的树上;
尕阿哥麻利地像鹰鹞,仁义着活像个宋江。
花花的麻雀绿翅膀,它落在梧桐的树上;
妹妹的模样像月亮,贤良着活像个孟姜。
这两首“花儿”是一组对唱“花儿”,男女双方用比喻互相夸赞了对方的模样、动作和品质。女方眼中,男方机灵、儒雅、有情有义,“麻利地像鹰鹞,仁义着活像个宋江”;男方眼中,女方漂亮、温柔、贤惠、善良,“模样像月亮,贤良着活像个孟姜”。语言形象、贴切、优美。
2.暗喻。是暗中设喻,本体和喻体先后出现,但不用比喻词,而常用“是”“当了”“当成”“变成个”“成了个”等词语作连接。如:
尕妹是牡丹院子里长,阿哥是天上的凤凰;
千吸万吸地没吸上,魂缠在牡丹树上。
前院里栽下的牡丹树,后院里栽紫荆树哩;
尕妹是没开的花骨朵,花瓶里插,摆的着阿哥的屋里。
第一首“花儿”用院子里长的牡丹比喻尕妹,天上的凤凰比喻阿哥;第二首用没开的花骨朵比喻尕妹,都用“是”作连接词。这两首“花儿”通过比喻表达了男子对长得像“牡丹”“没开的花骨朵”似的姑娘的爱恋和追求,既塑造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性形象,又表达了男子对心上人的“魂缠在牡丹树上”“花瓶里插,摆的着阿哥的屋哩”多情,比喻之美,值得品味。
3.借喻。是借别的事物作比,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如:
蓝洋布做下的太阳伞,黄桐油油下的雨伞;
花儿俊得像牡丹,专等那折花的少年。
尕马上备的是栽绒的鞍,骑上了上高山哩;
凤凰们爱的是红牡丹,吕布(嘛)戏貂蝉哩。
第一首用“花儿”作喻体暗喻漂亮的“像牡丹”一样的姑娘,表达了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子“专等那折花的少年”的等待心上人的渴望。第二首用“凤凰”“吕布”作喻体暗喻男子,用“牡丹”和“貂蝉”作喻体暗喻女子,用“凤凰们爱的是红牡丹,吕布(嘛)戏貂蝉哩。”暗喻热恋中的一对青年男女,形象生动,含蓄婉转,既有画面感,又内涵丰富,余韵绵绵。
河州“花儿”中比喻运用得非常丰富,既有明喻、暗喻,也有借喻。并且喻体涉及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植物、动物、历史与传说人物、器物、食物、药物、天象等。由于河州“花儿”的主体是情歌,所以比喻主要是对女性的比喻、男性的比喻和男女间的相互比喻等。
喻体是植物的比喻在河州“花儿”数量最多,这可能是“花儿”的创作者、歌唱者和听者大多生活在乡村,植物是他们最熟悉的物象,故拿来作比喻最容易和方便之故。而植物类中最多的是花卉,如牡丹、芍药、梅花、菊花、莲花、石榴、山丹花、马莲花、豌豆花、芝麻花、燕麦花、洋芋花、葵花等,花卉中最多的是牡丹。这是因为河州“花儿”中女性的比喻远远多于男性的比喻,而用花比喻女性再贴切不过了,而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并且河州人喜欢在庭院中栽植牡丹,所以河州“花儿”中多用牡丹作喻体也就容易理解了。喻体是植物的比喻在“花儿”中可以随便举出许多。如:“远看尕妹是藏金莲,近看尕妹是牡丹”“尕妹是芍药打骨朵,没开在我走的路上”“尕妹子好似石榴开,采蜜的尕蜂儿飞来”“尕妹妹好比白莲花,阴山里开,我在阳山里看下”“尕妹子好像玫瑰花,摘它时把我的手扎”“尕妹妹好像是核桃花,树尖上挂,你看个阿哥的手法”“尕妹妹好比个红樱桃,折个是好,它长在树尖上了”“尕妹妹好比个嫩白菜,一指头弹出个水来”“黑眉毛像个月牙儿,尕嘴儿像个樱桃”“尕妹妹好像白棉花,在哥哥的怀里睡下”等等。
喻体是动物的比喻在河州“花儿”数量也不少,有些比喻女性,有些比喻男性,主要有牛、马、鹿、香樟、公鸡、凤凰、鹞鹰、大雁、麻雀、鱼、鸳鸯、喜鹊、蝴蝶、蜜蜂等。如:“尕妹坐在楞坎上,就像是落下的凤凰”“尕妹妹站在楞坎上,我当成说话的鸟儿”“高挑身子眼睛大,说一句话,好像是百灵鸟儿”“尕妹是飞起的白鸽子,阿哥你当个扑鸽的鹞子”“尕妹是园子的红花儿,阿哥是蝴蝶者落上”“尕妹是鹁鸽儿吃水来,阿哥是鸦鹘者打来”“尕妹是河水阿哥是鱼,鱼离了河水是不成”“阿哥是山根的咕噜雁,翅膀小,飞不到你跟前了”“阿哥是人里的条梢子,好似像天上的鹞子”“我好比蜜蜂采花来,你好比牡丹者绽开”等等。
喻体是历史与传说人物的比喻在河州“花儿”中也有一定数量。这类“花儿”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传说人物或名著中的人物作为喻体,比喻女性或男性的外表和品格等,由此还产生数量可观的所谓“本子花儿”,使“花儿”的内涵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明。如:“花儿的模样儿像貂蝉,秋千上显了个手段”“生下的俊来长下的端,尕妹是天仙女下凡”“长下的英俊世下的尖,赛过了三国的子龙”“穆桂英想起了杨宗保,越想着越睡不着觉了。”“花儿就像那穆桂英,阿哥像佘太君的后人”“生下的好来长下的俊,赛过了皇上的正宫”“拾菜的尕妹妹像天仙,阿门者不漫个少年?”“哥哥是神仙走上方,把妹妹袍袖里带上”“哥哥好比尕佛爷,磕头者轮不上我了”等等。
特别生动、有趣的是河州“花儿”还以人体器官作喻体,表达情人间亲密的关系、离别或相思之痛。如下面的第一、二首“花儿”把尕妹比作“阿哥的命系儿”和“阿哥的心上肉”,以表达“我把你心疼者咽上”和“刀子啦割不断了”的喜爱之情;第三首以“阿哥是肝花妹妹是心”互比,表达恋人间“心离肝花者不活”的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和极强的震撼力。
一
瓦青的鸽子绿哨儿,落到了金銮的殿上;
你是阿哥的命系儿,我把你心疼者咽上。
二
殷纣王烧死在摘星楼,武王把天下占了;
尕妹是阿哥的心上肉,刀子啦割不断了。
三
干柴湿柴架一笼火,火离了干柴者不着;
阿哥是肝花妹妹是心,心离肝花者不活。
喻体是器物、食物、药物等的比喻在河州“花儿”也有不少。歌者借助身边常见的熟悉的器物、食物与药物等作比,生活气息浓郁,形象生动,趣味无穷。如:“尕妹的眉毛拿香头画,尕嘴儿红,大眼睛像灯盏哩”“尕妹是戒指明闪哩,戴不到阿哥的手里”“弯弯眉毛一张弓,好看的一对眼睛”“妹妹好似金铃铛,稀罕的脖子上带上”“尕妹是锁情的铁锁子,阿哥是开心的钥匙”“阿哥是冰糖口含上,化成个口水了咽上”“尕妹是麝香鹿茸儿丸,阿哥是吃药的病汉”“尕妹是宫灯阿哥是蜡,蜡点上红灯里照下”“你是个香包儿我身上带,我是你身上的纽带”“尕妹是绸子阿哥是布,布粗者配不住你了”“尕妹是细茶者碗子里下,阿哥的渴气哈解下”等等。
喻体是天象的比喻在河州“花儿”也很常见,多比喻女性。如:“尕妹妹好比个明月亮,离下得远,多藏者炕沿上笑哩?”“尕妹是天上的白云彩,小阿哥歇凉者哩”“尕妹的身材一朵花,大眼睛像星星闪哩”“尕妹的模样像月亮,贤良者活像个孟姜”“抓住了尕妹葱指手,好似云端里上了”“阿哥是甘露者下来了,尕妹的热病儿好了”等。
(未完待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