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5日
东乡族婚俗
时间:2017-08-30 作者:罗东升

D1.jpg

东乡族过去实行早婚,儿女们到了七、八岁时,父母就替他们开始张罗订婚。女子到了十三、四岁,男子到了十四、五岁时便已结婚了。但现在,这种早婚现象已十分少见了。

东乡族的婚俗分为相亲、送订茶、送大礼和举行婚宴等四大部分。

男女青年到了婚配年龄,如男方相中了某家的女子,必须先由男方请“找赤”(媒人)到女方家说亲。而女方父母在征得闺女同意后,则接受男方家的礼当,说明这一婚事已基本成立。

订茶一般是“四色礼”,也要送衣物及化妆品。之后履行正式的订婚手续,叫做“麦赫勒库和”(意即送彩礼)。男方要给女方送银钱、衣物、首饰等彩礼。彩礼的数量视男方家庭的贫富条件而定。据老人们回忆,清代的彩礼较少,一般是五串钱,一对毛蓝布,再给姑娘和岳父家送些礼当即可。

东乡族结婚前四、五天,要给女方家送“开剪”礼(大素盘十个,活羊一只,俗称“尼卡哈”羊)。结婚时,同样先请阿訇念“尼卡哈”,经阿訇证婚后,这门婚姻才算被承认。阿訇悠扬响亮的诵经声念起时,参加婚礼的人们大都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念罢,阿訇把核桃、红枣及喜庆零钱散发给到场的男女老少,留下少部分装进新娘的兜兜,带到婆家,让听窗打趣的姑嫂们分享甜蜜。“尼卡哈”仪式后,女方摆上宴席款待宾客,东乡人称“上马汤”。十分有趣的是,吃罢饭后临出门前,新郎要到厨房向厨师致谢,并要悄悄“偷”走一件厨房的用具,比如筷子一类的,象征将新娘的茶饭锅灶手艺“偷”过来了。当“上马汤”席散时,男、女双方长者对新人们说:“高比”(即祝词)。离开岳父家时,沿途亲朋们设下面食、肉食及茶点为娶亲的接风,同时给新郎和伴郎披红,叫“多斯乎接列”,以示荣耀。新郎、伴郎到自家村口时,等候在村口的青少年要新郎、伴郎在村口跑马,以示英武。

东乡族也有哭婚的习俗,新娘离开娘家时要放声痛哭,意即舍不得离开养育她的亲人们。

新娘接进夫家后,欢聚在一起的亲朋们要唱“哈利”表示庆贺,这是东乡族婚礼中极其有趣的一个内容。一人领头呼“哈利”,众人(主要是青少年)和之,按节拍击掌或拍手臂,将腿弯曲成骑马姿态,左右横行转圈,有时亦随呼声前进或后退。唱词多由宾客即兴编唱,内容为祝贺、赞颂之词。

“哈利”源于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在一座称为“玛鲁马山”的山里有一条蟒王,这害虫常常吃人,危害很大,当地的官府出榜招人除害。有一姓鲁的东乡族女子大胆应招。她一脚穿白鞋,一脚穿花鞋,提了一瓶药酒,走到蟒洞前,对人们说:我喊“哈利啊宏纳”,你们就前行;我喊“折回啊宏纳”,你们就后退隐蔽。说罢就勇敢地进了蟒洞。她走到蟒王前,蟒王问:“你来干什么?”女子说:“我来找女婿。”蟒王说:“和我结婚吧。”女子说:“可以,但要先喝酒。”于是蟒王将女子带去的药酒全部喝光,一会儿就酩酊大醉。女子在洞内高呼“哈利啊宏纳”,众人听到呼声后一齐向前,这时蟒王睁开了醉眼,她又急呼“折回啊宏纳”,众人又立即后退隐蔽,如此反复三次,待蟒完全醉了,被众人杀死,为民除了一害,姓鲁的女子被任命为当地的土司。这就是东乡族呼“哈利”的来源。

东乡族婚俗中,“砸枕头”更是新婚之夜的又一高潮。当晚,全村人都来会闹新房。“苏还赤”(伴娘)及其他女客们在炕上紧紧地护围着新娘,而男客们则千方百计地寻找缝隙,摔枕头,砸新娘。为的是能当场亲眼目睹新娘的风姿和嫁妆。新房中,不时有男的冲到炕上,女客们推下来,这样你推我搡,好不热闹。直到守护的妇女们防不胜防;羞怯的新娘被枕头砸急了,便让新郎揭去面纱站在炕中,让男人们一睹新娘芳容,大伙才说说笑笑地一欢而散。

1504079609831193.jpg

1504079609823276.jpg

(作者 王维胜)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