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本是方外物,
与红尘的相遇,
自然少不了人与自然的邂逅。
——石头记
我国传统有四大名砚,位居前三的比较固定,为端、歙、洮。唯有位居第四的说法不一,一说是红丝砚,一说是澄泥砚。作为陇中人,手头没有一方洮砚是说不过去的,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
赵成德,一个朴实的农民,一位在岷县长大的汉子,他与洮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把洮砚璀璨的文化艺术完美地呈现给了大家,而且带动了一方农民的创业增收、脱贫致富,成为国内洮砚行业中的领军人物。
日前,赵成德与50名能工巧匠历时4年时间精心制作完成的“圆梦中华砚”精彩面世亮相。此作品再次刷新了该公司规划设计制作巨型艺术洮砚的历史记录,向建国七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圆梦中华砚”长18.9米,宽3.29米,高1.69米,重达129吨,将中华龙文化与洮砚工艺相结合,以中华龙、长江、黄河、海涛、祥云、长城、关隘等为主题元素,融合了历代龙的图案特色,设计构思奇伟,雕刻层次分明。56条巨龙昂首眺望着巍然耸立的崇山峻岭和逶迤起伏的长城。黄河、长江则在祖国的怀抱中奔腾流淌,底座的祥云和海涛,似中华巨龙乘风破浪,腾空而起。整副砚刻画了百余年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更象征着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圆梦中华,实现腾飞”,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风采。
3月13日,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洮砚——中华第一龙砚落户临夏市茶马古市!为临夏增添了一笔浓重的文化元素,也给临夏非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雕刻技艺:刀尖上的完美传承
历经千年的发展,洮砚独特的雕刻手法、工艺流程、艺术风格与生产经营已自成体系。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享誉海内外,雕刻洮砚的匠人工艺精湛,雕刻的图案精美典雅,种类繁多。历来为文人墨客喜爱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品。
非遗之路:焕发新的艺术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洮砚的工艺和造型水准更是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加工制作技艺更是充分体现出了洮砚艺人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洮砚也由原来的文房实用之物一跃而成为砚石雕刻艺术品,部分作品甚至成为名砚文化永久的经典。洮砚文化因而也名扬天下,成为享誉全球的一张文化名片。
岷县洮砚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编邀请各方游客莅临临夏市茶马古市,品鉴洮砚巨龙的风采!
内容来源:临夏市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
图文作者:何紫君
原文文字有修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