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宏
应朋友之邀,乘车从金城出发沿兰永沿黄一级公路南下,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永靖。风景如画的临夏永靖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然环境优美、风光独特,有“陇上小江南”之称。而远近闻名的刘家峡水电站、炳灵寺石窟、炳灵湖、太极岛、黄河石林、恐龙脚印等,让南来北往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次前来,主要是一睹创造世界九项之最的刘家峡恐龙足印的风采。由于这些恐龙足印是甘肃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作为一名地质人的我,在思想上对它有一种向往和似曾相识的亲切。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恐龙化石异常丰富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恐龙化石,约占整个世界恐龙化石的1/5还多。甘肃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分布带之一,到目前发现并命名的恐龙属种已达11种,占全国已发现、命名恐龙总数的1/15,对中国白垩纪恐龙化石群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兰州红古区海石湾就发现了目前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合川(建设)马门溪龙。
1999年7月,甘肃地矿局第三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大庆博士,结合自己在甘肃境内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经验,根据对前人在甘肃进行地质考察和研究的资料,决定在兰州――民和盆地一带,进行更深层次的古生物地质调查,而且将重点放在恐龙足印化石方面。经过反复研究与筛选,决定将古生物地质调查的方向定在永靖县境内的盐锅峡一带,并且开始进行野外实地调查。8月26日,李大庆领着几位工人从盐锅峡大坝沿黄河北岸向西开始进行古生物地质调查。临近中午时分,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处恐龙化石自然露头,后来在不远处他们又发现了一处自然露头。这是孤立出现的两个恐龙足印化石,而且行走的方向也不同。李大庆根据步幅判断这两个足印化石所呈现出来的前指印,并集中人力开始大面积挖掘,结果就出现了一大片“大脚印”。这一组就是所说的世界最大的恐龙脚印化石。专家初步考证认为:这些恐龙足印化石形成于一亿七千万年前或一亿万年前,属于中一晚侏罗世或白垩世。其长为1.5米,宽为1.2米,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足印化石之一。这些恐龙足印化石群保存完好,清晰度高,足印之大,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这一发现由此揭开了隐藏在地层深处“恐龙世界”的秘密,当年曾轰动世界,被誉为“世界恐龙研究的大地震”。
2001年12月,刘家峡建成了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包括水面1.8平方公里的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成群的恐龙足印为主体的恐龙足迹保存十分完整和清晰,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等,构成了足印、卧迹、拖痕和粪迹共存的场面,视角很是震撼。目前,根据已重点揭露和挖掘出的1、2、4、6号化石点约2800平方米的面积,产出150组13类共1831枚恐龙足印。规模之大,属种之多,国内外独有。这些足印至少包括两类巨型晰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类恐龙足印和一类鸟脚类,一类翼龙足印和形态独特的虚骨类,另一类二趾形足印,还有尚未归属的单个足印,这些都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我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赵喜进教授现场鉴定认为,这些恐龙足化石群地质遗迹保存完好,清晰度高,立体感强,为国内外罕见。刘家峡恐龙足印创造了八项国内外之最:第一足印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国内外罕见;第二足印规模之大,属种之多,国内外独有;第三足印之大,世界之最;第四足印产出层面之多,举世罕见;第五兽脚类足印,国内罕见;第六翼龙鸟脚类足印,填补国内空白;第七“兰州龙”——世界最大牙齿恐龙;第八“刘家峡黄河巨龙”——国内最胖恐龙。这尊巨龙以其臀部宽大和前肢较长为特征,是世界发现保存完整、最高大的蜥脚类恐龙,其长约20米,体重约35吨,为“中国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龙”之一。美国、日本等国家考古学者在现场考察研究认为,这次发现的恐龙足印属世界第一,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恐龙类别多样,形态古怪,并以体躯巨大而著称,在成功地统治地球长达一亿六千万年之后,又在距今约六千五百万年前全部消失,其从发生到繁盛、从衰落到绝灭的整个演化过程充满着传奇和神秘色彩。一直以来,化石蛋和化石骨骼是人们研究恐龙的依据,而似乎"空虚"的脚印化石却极为罕见。那么,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专家们根据足印有从南往北,有从东向西,相互交叉方向,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亿七千万年前,黄河还没有形成,这一带是一个古湖泊的沙滩。那时的湖泊正处于枯水期,沙滩露在外表上,还是半潮湿的。庞大的恐龙家族爬出湖泊,经过沙滩向岸上走去,它们沿山爬行时,后面凶猛的靠后肢行走的虚骨龙追随而至。松软的沙滩上就留下了它们的足印,越往岸上足印越清楚。以后沙滩进一步脱水、干燥,在足印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壳,等到下一个季节,水位上涨,迅速淹没了这片沙滩,湖水带来的泥沙覆盖了足印,经过亿万年漫长复杂的地质演化,这才形成了化石。
远古时代的甘肃曾是个恐龙王国,除了在永靖发现有恐龙足印化石群之外,还在海石湾、肃北、通渭、庆阳等地发现有“马门溪龙”、鹦鹉嘴龙、原巴克龙、鸭嘴龙、巨齿龙、蜥脚类恐龙、翼龙等恐龙的化石。据地质工作者对永靖恐龙足印化石的推断,当时这里曾是一个暖热潮湿、多水滨湖相结合的古构造盆地,这一带的地层可能属于有重要成油层的侏罗纪地层。永靖恐龙足印化石群的发现,不仅对研究当时的古地层、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寻找石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1年12月4日,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建立“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2月28日,由国土资源部授匾,列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3月20日,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在恐龙足印化石群产出地——永靖县盐锅峡镇罗家堡老虎口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永靖巨型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回来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散文诗赞美:
一亿七千万年前古老的生命之谜,深嵌在地层的肌肤中。记忆已钙化成断层的化石,停留在岁月的唇上,让远来的游人惊叹它的美丽。
巨型蜥脚类、巨型兽脚类、蜥蜴类脚印、鸟脚类足印……一幅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杰作,让太阳天天以新奇的目光伫足欣赏;足印、卧迹、拖痕、粪迹……亲切地抚摸着,深情地呼唤着,一任高原的风亘古游荡。
一种含蓄,一种隐匿,伴着不竭的向往,延伸着昔日的辉煌。蹄音渐远,微尘苍茫,那片闪光的起点,牵动世界的目光在黄河岸畔痴情的张望——那棱角分明的躯体,那躯体内闪烁着的尖锐的光芒。
于是,那刚劲的脚印,在生命之树上凝成一个刚刚晒红的想象,便燃烧成河州大地上一部绝版的传奇;于是,一群生命的呼啸,以一种大气、一种永恒、一种无与伦比的伟力,踏着烈烈罡步奔舞在陇原,暖暖地沐浴着火红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