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大西北的《国风》——河州“花儿”
时间:2018-01-23

◇ 董克义

4.jpg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由不哈个家

    “花儿”,是产生于古河州地区(包括今甘肃省临夏州、甘南州部分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新疆部分地区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等民族中的一种以表达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花儿”流行地区之广,传唱民族之多,唱词之浩瀚,曲调之丰富,在世界民歌中是罕见的,是珍贵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人们把“花儿”喻为“活着的《诗经》”“大西北的《国风》”“大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它对研究民间诗学、美学、音乐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地域文化等,具有珍贵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看重,“花儿”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化学科——“花儿”学,为中国民间文化领域所瞩目。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花儿”的故乡,是中国“花儿”两大体系——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的发源地,2004年10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2004年,积石山县、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民歌考察采录地”。2006年5月,松鸣岩“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甘肃花儿”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花儿”按唱词和曲调一般分为河州“花儿”(也称河州型“花儿”、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也称洮岷型“花儿”、莲花山“花儿”)两大类。 

    河州“花儿”,也称“少年”,是产生于古河州地区的一种用河州汉语方言演唱、格律独特的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花儿”之名最早出现在明代成化年间任河州儒学教授的高弘的诗中:“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满闻花儿断续长。”从保留的音调、早期唱词及遗留的民俗等分析,河州“花儿”是古代羌、汉民歌融合而具雏形,后经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等民族的演唱趋向成熟、完美,流传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各地,传唱在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维吾尔等民族中的山歌。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