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特果窝黑是一包包水,甜透了阿哥的心扉。”这句河州“花儿”所传唱的正是河州地地道道的土特产——啤特果。啤特果又称“黑果子”,土名叫“芽面包”,亦称“酸巴梨”,个大皮薄,肉丰汁多,芳香四溢,可口如蜜。
啤特果属于蔷薇科苹果亚科新疆梨系统的一个地方性栽培品种,生长在海拔2200~2400米的临夏东乡、和政等地区,是临夏独有的原产梨,分布范围广泛。明嘉靖本《河州志》记载:“梨子山,州东五十里,多生酸梨。”随着气候变化,啤特果现集中分布在和政县蒿支沟阴阳两山及陈家集、梁家寺等四邻山区以及东乡县百合、关卜等山区,分布范围比较狭小。啤特果喜阴湿耐寒抗病虫害,树种树龄高,挂果期长、产量大。据考证,啤特果的树龄最高可达180年,单株产量最高可达900千克左右。啤特果富含醇类、糖分、氨基酸和钾盐等成分,以及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维生素、粗纤维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被誉为高原独特的山珍。
啤特果树一般都是嫁接在老酸果树桩上,嫁接的新苗与种子培育的新苗相比,成活率高,生长期短、见效快。而且啤特果树的新旧影响着啤特果的产量、果实大小与口味。新树上结出来的啤特果产量大,果实个大、皮薄、果肉细嫩,味香甜;老树上结出来的啤特果产量少,果实个小、皮厚,果肉粗糙,果粒多,味酸甜。因此,果农们大多都会选择嫁接的方式培育新苗,老旧的啤特果树,开花结果几年之后也会被嫁接。
嫁接一般在阳春三月里进行,果农们用手锯将酸果树桩锯成截面,在木与树皮之间楔开一个斜口,插上用利刃削成斜面的果苗,用麻或塑料缠绕固定好之后,再用泥或塑料袋裹住酸果桩截面。大概三周左右,嫁接在酸果桩上的果苗成活发出嫩芽,两到三年后新的果苗就开始开花结果了。
每年三四月份,春回大地嫩叶初展时节,啤特果树便露出满树枝的花蕾,谷雨前后就开花了,漫山遍野的啤特果花一片洁白,把果园装扮得银装素裹,绿叶映衬着白花,风景煞是好看。特别是在兰郎高速公路蒿支沟一线的阴阳两山,及陈家集、梁家寺、百合、关卜等山区,雪白的花海,一片连着一片,散发着阵阵花香。端午节前后啤特果弱果掉落。立秋之后啤特果已长成熟,果子由青转黄,散发出一阵阵清香的果香味。
每年立秋之后农历八月十五左右,啤特果已成熟了,人们开始爬梯采摘丰收的果实。在果园中,抬头望去,浓密的树叶都隐藏不住那绿皮、微黄、剔透的果子,那就是熟透了的啤特果。刚采摘的啤特果,香气扑鼻,让你垂涎欲滴,但是,当你贪婪地一口咬下,酸涩难咽,定会不顾体面地唾掉咬下的一口啤特果,扔掉手里有一个牙口的啤特果。当地的果农看着你一脸的尴尬窘迫,笑得合不拢嘴,这才告诉你它的吃法:啤特果摘下来后,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俗称“出汗”。一般农户的门厅走廊顶搭建一个果子架子,铺上麦草,平铺上啤特青果。大约半个月后,果子逐渐由黄变黑、由硬变软,皮与果肉便能够顺畅剥离,色泽由黄转成暗淡微黑,这时候,你再一口咬下,果肉微微的甜、微微的酸,软香可口,这时就是名副其实的黑果子,即可食用。
随着天气慢慢变冷,入冬以后,气温骤降,啤特果的颜色会变得深黑,室外的温度会使果子冻成了硬球,当地说法“冻成了石疙瘩”。保管得当的话,可以一直冻藏到次年二三月间。这个时候你要吃,牙肯定是咬不动的,怎么办呢?将冷冻的啤特果放入冷水的容器里,不一会儿,水里的啤特果四周会结出一层白色的冰,把果子团团包围着,白色的冰块里面黑色的果子, 晶莹剔透!从水里捞出冰块果子,将包围着的冰如同剥鸡蛋皮一般破开,果肉则变软了,剥皮吮食,其汁清甜而微酸,沁人心脾、凉人肺腑,令人烦热俱消。
待到翌年春,自然解冻时,啤特果肉已化成泥状,汁水溢出,味香甜而清冽,微有酒气,吮饮之,甘美适口,风味极佳。尤其是大人和小孩嘴角上火、口干厌食、昏沉欲睡时,若吃上几个啤特果,顿觉脾胃畅和,精神清爽。逢年过节,难免“酒逢知己千杯少”,醉酒后吃上几个啤特果最好不过,既能醒酒又能提神。
除了食用以外,啤特果汁还是天然的化妆品,可以用来擦手抹脸。西北高原的农村天气寒冷,风猛迅速,紫外线强,风吹日晒,皮肤容易皲裂。果民们用啤特果汁或是蜂蜜充当抹脸油,达到保湿润肤的作用。洗漱完之后,将啤特果汁抹在脸上、手上,保湿保润性都很好。
啤特果的果名应当源于对它的一种吃法。就是将果把儿拔下,嘴对着果把口慢慢吮吸果汁,并用手旋转不停地拿捏,不一会儿,果汁吸食完了,果皮里面便只剩下了果核。被吸食完了果汁的柔软果皮如同一个皮囊,当地话把“囊”读作tài。原意是将山羊皮完整囫囵剥下后,用硝熟皮用于装东西者叫“皮囊”,后泛指所有能盛东西的器具,故名“皮囊果”。不过,后人大概为了文字上的雅致,也为了读音上能接近当地口音,就起了个洋气的名字“啤特果”,实际上与该果名的本意大相径庭,毫不相干。 “啤特果”因酸因色还有其他几种叫法,如“酸巴梨”、“黑果子”等等。
啤特果作为河州一种山野之果,与南方的荔枝、香蕉以及被誉为水果之王的苹果相比,是“下里巴人”,但这几年啤特果的名气却越来越大。啤特果果肉香甜可口,细腻润滑,非常好吃。曾经 “宁吃仙桃一个,不吃酸巴梨半背篼”的观念,随着近几年啤特果名气大增,营养价值的发现,人们自然对其另眼相看,观念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啤特果不仅是经济效益高的优质经济林木,而且随着国家退耕还林项目的不断推进,啤特果树成了和政县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被大力推广栽植。2011年仅和政县啤特果栽培面积达到10.3万亩,挂果面积4.7万亩,年产量6500万吨,果品产值650万元。这有效地解决了退耕还林生态问题,也为退耕还林失地农民提供了发展致富的新路子。
啤特果树的大量栽植,使啤特果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以啤特果汁做饮品的厂家突然间冒出许多家,如八八啤特果、南园啤特果等等。除果汁饮料外,啤特果还可以制成果脯、果干、果酱、果汁等新产品,具有深度开发加工的广阔前景。在2007年11月举办的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博览会上,“和政啤特果”荣获“甘肃十大名果”称号;八八啤特果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啤特果系列饮料荣获加工类“金奖”。随着啤特果自身价值的发掘、开发,啤特果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马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