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位于临夏州永靖县城西南约35公里处的大寺沟内。是中国六大石窟寺之一被列为国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十六国时代(公元439年)开始雕凿,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各代,已有1600多年历史。“炳灵”藏语音译,为“十万佛”之意。《中国通史》一书中认为,炳灵寺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驾齐驱,有着同样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炳灵寺现存窟龛共183个,有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万平方米。最大的弥勒坐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仅0.25米,分布在长200米、高60米的悬崖绝壁上。该窟中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显的墨书题记,是国内石窟中所保留的最早的纪年题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169窟西秦《文殊菩萨问疾图》是国内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一幅维诘经变图;原16号窟,现归位在石窟群对面睡佛殿内长8.6米泥塑炳灵寺卧佛,是中国目前现存的北魏时期的惟一一尊卧佛,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高0.25米的唐代侍女造像,是国内现存石窟像中最为珍贵的一尊,充分体现了盛唐风貌。171窟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石脂泥塑的弥勒佛大坐像,依山雕凿,高达27米,雄浑庄严。特别是168窟保存完整的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南北壁正立的大立佛,向世人展示了罕世瑰宝的艺术魅力。
炳灵寺石窟塑像造形凝练,神态生动,手法简练,比例协调,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技法,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