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期间,兰州市区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空气清新,天际下的山脉和高楼仿佛就在眼前。王占东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通讯员苑海燕
2019年1月1日至4月21日,兰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2天,优良率达到82.9%。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历史同期中2018年的44.2%、2017年的58.3%。
日前,记者在兰州市气象局环境气象岗看到,只需打开“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有关既往空气质量的数字、对比一目了然。
看着屏幕上的大数据,兰州市气象局副局长吴红脸上露出自信而兴奋的微笑。“这些年我们是一天天看着、预测着、与污染天气赛跑着保护蓝天,也见证着兰州空气质量发生这一变化!好天气,数字会说话,自己也会说话,一年比一年好!”她说。
在兰州市气象局环境气象岗,更重要的还不仅在于回望过去,而在于能对当下和未来空气质量实现双重把控。
在兰州市气象局空气质量污染预警平台上,1小时、24小时气象监测、污染监测、综合监测可实时查询、呈现,对污染及兰州上空发生逆温层,更能精确至时间和空间的掌控,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三天和一周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进行预报,成为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打赢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决策参考。

兰州市气象局空气质量污染预警平台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气象局的短信就是我们工作的发令枪,接到短信,全市防污染工作者都行动起来了。”
兰州市气象台副台长张生财介绍,为确保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工作规范运行,兰州市气象台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克服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于2013年9月增设了环境气象岗。这一岗位不仅是甘肃气象部门的第一家,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该岗根据省气象局业务要求及兰州市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需求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全年365天轮岗值班,开展AQI预报、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沙尘天气预报预警等工作。
或许许多人还不知道,兰州市洒水治污就是源于兰州市气象局及环境气象岗出具的一份科学报告,才让这一治污方式在全市推广。
2013年10月23日,在兰州市首次开展大范围地面洒水一月、社会评价不一时,兰州市气象局提供了一份名为《兰州市2013年秋季气象要素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该材料用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了洒水以来对兰州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得出结论:2013年同期与2012年同期相比,气候背景明显干燥(气温偏高1.8℃,相对湿度偏低10%)的情况下,污染指数下降12.2%。这成为兰州市政府全面开启洒水治污的重要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使兰州洒水成为全国推广的范例之一。
结合沙尘天气和臭氧预报预警工作,兰州市气象局与生态环境部门建立了常态化业务会商机制,共同提出重污染天气预警建议,经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决策后,预警按蓝、黄、橙和红色预警对外发布,实现大气污染防治预报预警的科学化运行。并通过及时准确、科学严谨的气象服务,为兰州市政府采取汽车限行、道路洒水喷雾、工地停工、取消小煤炉等管控措施、缓解天气因素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提供了科学决策,争取了提前量。

兰州市气象局环境气象岗编发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短信
同时,兰州市气象局还与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建立了完善的部门合作机制,签订了“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数据共享长效合作机制”的协议,在“数据共享、平台开发、预报预警方法研究、建立预报会商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和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等部门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大风、沙尘、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一周天气关注重点、领导决策等短信专项服务。
受河谷地形等因素影响,兰州上空易形成逆温层,尤其冬季更是多发,对兰州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形成威胁。2017年以来,兰州市气象局还争取或投入专项资金,改造或新建标准化作业点18个,购置4台增雨车,新建火箭增雨雪作业点11个,布设3台地面碘化银烟炉,进行逆温层破除试验。
张生财介绍,近地面2km左右大气边界层是离地面最近的一层大气,对空气质量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逆温层使得大气趋于稳定状态,且抑制低层的热量、动量、水汽和大气污染物垂直输送及水平扩散,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大量污染物聚集在逆温层下面,造成或加重大气污染。兰州市区一年四季皆有逆温层存在,平均一年出现逆温的天数217天,发生概率为59%,其中31%为贴地逆温,28%为悬浮逆温。
张生财介绍,兰州市气象局正利用有关资料分析兰州市区边界层逆温变化规律,预计今年6—7月得出最终研究结论。下一步积极争取科研资金,进一步加强污染天气的边界层特征、形成机理、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积极申请政府建设资金在兰州市区增设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自动观测设备,提升边界层内气象和大气成分的观测能力,利用连续监测资料研究兰州污染天气的发生机理和预测预报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时效性,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更加可靠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