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先辈为革命出生入死 后人为前辈魂安坚守
时间:2020-06-04

牙萨宁一行参观父亲牙含章故居

青山埋忠骨,江河映英魂。

关于宪法修改意见的信函、《班禅额尔德尼传》手稿、德国产老相机……6月2日,和政县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特殊客人——革命先驱牙含章之子、原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牙萨宁。当天,牙萨宁带来父亲牙含章的著作、印章、荣誉证书等20余件遗物,和政县为其举行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革命文物捐赠仪式。

革命文物是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和生动反映,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和永恒载体,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谈起这些老物件,牙萨宁满含深情地说,每一件都包含一段父亲的往事。当拿出两台德国产老相机时他说,父亲做过宣传工作,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还出版过关于民族方面的影集,相机是其最珍贵的物件。这次不远千里过来,把父亲生前工作用品及所创作的著作手稿、稀少版本等遗物捐赠给和政,其实是送父亲回家。“我父亲是和政人民的儿子,他的遗物应该属于和政。将遗物捐赠给和政,就是想发扬父亲生前的革命思想,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它们了解历史,激励更多人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牙萨宁说道。

牙含章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问题理论家、宗教学家和藏学家,1916年10月出生于我州和政县买家集镇团结村牙家咀社一户农民家庭,早年投身革命。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的民族事业长期奋斗的一生,既有传奇的革命生涯,又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历,在党的革命斗争和学术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5月至1938年4月,牙含章作为甘南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的秘书和翻译,在拉萨哲蚌寺研经。当他从报纸上得知抗日战争爆发的消息,就转道印度、新加坡、香港抵达汉口、西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陕甘宁边区陕北公学学习,并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和“西北青年救国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7月,受中共甘肃省工作委员会委派,牙含章到陇右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和游击战争,他先后担任陇右工委委员、少数民族工作部长、游击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陇右工委这支地下武工队发展汉、回、东乡、藏等各民族共产党员5000多名,游击队3000多人,为迎接解放军解放甘肃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期间,还发展原“甘南民变”副司令、藏族活佛肋巴佛金巴嘉木措·贡却丹增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牙含章被任命为中共西北西藏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同时,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的17条协议,负责护送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及堪布会议厅全体官员返回西藏,实现了班禅大师和达赖喇嘛分离30多年后的第一次历史性会见,为驱逐外国势力对西藏的渗透和捣乱作出了贡献,圆满完成了党交给的艰巨任务。他深入研究西藏历史,1952年到1953年写成26万余字的《达赖喇嘛传》,用大量的事实阐明了历代达赖喇嘛与历代班禅的关系问题,证明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捐赠仪式期间,牙萨宁一行来到和政县肋巴佛革命纪念馆和买家集镇团结村牙家咀社牙含章故居参观时,与讲解员一同深切回忆牙含章在陇右工作时的艰苦历程、与肋巴佛共同生活及战斗过的场景。

1957年牙含章不幸患了鼻癌,但在党的关怀下治愈,之后调北京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大病之后的牙含章更加忘我地工作,先后在民族形成问题和宗教信仰等问题上,坚持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得出结论,并写成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一书。1978年,已经60多岁的牙含章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不仅写成了《班禅额尔德尼传》《西藏历史的新篇章》《民族形成问题研究》《陇右地下斗争》等著作,还不断奔走联络全国30多位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一起苦干多年,完成了由他主编的《中国无神论史》8卷本的科学巨著。

1989年12月19日,牙含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73岁。当时,《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电讯通稿,报道说:“牙含章同志在西藏工作和从事藏学研究中,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10月31日《西藏日报》整版刊登了王鉴的回忆文章《一片冰心几多情——忆牙含章同志》,讲述了牙含章先生传奇的一生,并介绍了他在民族问题理论、宗教学和藏学领域的学术贡献。

牙萨宁介绍说,父亲到晚年叶落归根的思乡之情十分浓烈,分别在1985年6月和1987年5月,两次用毛笔题写书信寄语临夏:“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互助合作、共同繁荣,建设幸福的新河州。”

“这是我父亲的物品,父亲去世后成了家里的‘传家宝’,我们一直把它当做珍宝一样保存。”睹物思人,牙萨宁在谈到父亲时不禁热泪盈眶:“父亲从小就严格要求我们,经常教育我们说,要有文化和革命信仰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如果他知道现在祖国和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定会很欣慰的。”

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一封封信函、一幅幅手稿、一件件实物都刻下了历史的记忆,烙上了红色印记,承载着牙含章先生报效国家的光荣历程,体现出老一辈革命先驱无畏无惧、忠于人民的崇高信仰,传递着他对国家及家乡人民的热爱。在每件遗物前,参加捐赠仪式的人无不肃然起敬。州政协副主席、和政县委书记李国辉代表和政县向牙萨宁表示诚挚的感谢,并颁发了收藏证书。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政作为牙含章先生的出生地,能够传承这一弥足珍贵的红色革命文化基因,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和政县一定不辜负牙含章先生遗志,将把这些革命文物保管好、利用好、宣传好,让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更多的后世之人来学习、瞻仰,让先生革命事迹代代相传,让先生革命精神生生不息,激励更多和政人士关注家乡,助推家乡改革发展。”李国辉表示。

和政县肋巴佛纪念馆负责人表示,一定将接收的牙含章先生书稿和遗物收藏保护好,先设立专门展区展出,再逐步收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争取建设牙含章先生纪念馆,再布设展出,把先生的事迹向后人讲述,让革命的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

今年是牙含章先生诞辰104周年。虽然,牙含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在临夏,他似乎并未远离,人们依然深深怀念他。


编辑:临夏新闻网 责编: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