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康乐县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以畜牧产业培育发展为契机,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配套相关优惠政策措施,不断加快农业先进科技成果、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形成了层级分明、功能清晰、要素齐备、上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园区体系及功能优势,有力地推动力农业提质增效,推动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
该县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于2015年11月开始建设,由甘肃省科技厅、省农牧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6个单位批复同意实施。农业科技园区设计建设期限3年,计划投资26.8亿元,建成以牛羊养殖、品种繁育、疫病防疫、清真食品加工、冷链储藏、运输销售为主、带动绿色种植业、牧草业、观光农业等一体的区鸣鹿乡建设德系西门塔尔和澳洲安格斯良种牛集约化繁育核心区、康美现代循环农牧业经济核心区、虎关乡饲草料加工核心区3个核心区;在苏集河流域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胭脂河川水区牛羊优良品种集约化高效繁育示范区,鸣鹿乡绿色循环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度假消费一体化现代新型绿色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示范区3个农业示范区。通过农业园区建成实施,面向全县开展以牛羊人工授精、三元杂交等为主的肉牛、肉羊良种改良技术体系、养殖、疫病防御集成技术体系、肉牛、肉羊清真特色肉产品深加工、保鲜、脱酸等配套集成技术体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服务技术集成等7个集成技术应用研究、示范推广。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主要完成了3个核心区3个示范区技术设施、生产工艺设备等大部分配套设施建设。
德系西门塔尔和澳洲安格斯良种牛集约化繁育核心区占地面积500多亩,入驻企业4家,建成标准化繁育场4个,配套建设了检疫监督、畜牧服务中心、粪污集中处理等附属设施。年良种母牛饲养量可达到5000头,年繁育犊牛2500头,出栏育肥牛2500头。示范带动11个母牛繁育重点村组成的扶持发展区,带动发展3头以上母牛规模饲养户600户,百头以上母牛规模繁育场14个,母牛饲养规模已达到8000头以上,年提供良种母牛4000头以上。康美现代农牧循环经济核心区:成功培育集饲草种植、肉牛良种繁育与育肥、屠宰加工、熟食品生产、多渠道市场网络建设和终端品牌塑造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建成占地35亩的熟食加工区一处,建成熟食牛肉、牛肉酱、鸡蛋豆干三条生产线3条,产品五大系列230个产品,形成线上线下的营销体系,全国经销商及合作客户300余家,建立覆盖航空和高铁的特通渠道;注册了“康美农庄”“农庄牛仔”“逛山牛”等商标,其中“康美农庄”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和中国十佳企业牛肉品牌称号。年生产熟牛肉1000吨,牛肉酱600吨,鸡蛋豆干400吨,实现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以上,解决社会就业岗位200多人,建成占地130亩的肉牛交易市场暨冷链物流中心1处,涉及4个功能区,其中牛羊交易区建设钢结构交易大棚2座3500 m2,牛羊暂养棚1座1200 m2;牛羊定点屠宰冷藏区建设屠宰车间2000 m2,冷藏库1500 m2;配套完善公共设施。年交易肉牛达8万多头,肉羊45万多只。建成集育苗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为一体的基地1处,苗圃育苗总面积120亩,建成四栋双层塑料日光温室,云杉等针叶树种子育苗20多亩;选调适宜我县生长的针、阔叶苗木19个品种。饲草料核心区占地300亩,已入驻饲草加工企业一家,已投资540万元,建成2.7万m3大型青贮池1座,5000 m3中型青贮池2座,干草棚、加工棚、饲料储备库2座6000 m3,购置大型装机2台,大型铡草机3台,小型铡草机2台,青贮取料机两台,打捆机四台,地磅1台。组织成立饲草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各类饲草3000多亩。
围绕循环农业发展经济模式,建成总体规划面积4500亩的康美农庄•竹子沟观光牧场一处;示范带动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1家、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270家,大型草业公司1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320家,带动贫困户数4508户,累计驻派科技特派员120名,创造就业岗位1200个,核心区、示范区人均收入较全县增长12%、8%。2018年,全县肉牛饲养量19.5万头,存栏10.8万头,出栏8.7万头;羊饲养量49.3万只,存栏21.48万只,出栏30.77万只牛、羊产业产值达到6亿元,增加值达到4.2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以上。 (马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