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太子山颂党的温暖,滔滔母亲河唱扶贫赞歌。
全国扶贫看甘肃,甘肃扶贫看临夏。临夏,早已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关注临夏的脱贫攻坚。200多万临夏儿女感恩奋进,在8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响了扶贫攻坚的决胜战役。
脱贫,需要一股精神力量。临夏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目前,临夏还有5.09万户26.05万人未脱贫,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如何让这部分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州上清醒认识到:扶贫,重在扶志;扶志,必须从“心”开始。只有改变“人穷志短”的精神现状,才能使贫困群众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
“穷日子穷是你穷推着,好光阴来的‘哈’盼着……”曾经,祖祖辈辈饱受贫困的临夏人,面对贫困无可奈何;如今,在全力推进精神扶贫的伟大进程中,州上把激发和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立足州情民情实际,全力推进精神扶贫工程,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许多贫困户都抛弃过去“等、靠、要”思想,“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真正做到“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同步推进。
政策宣讲激励群众“大禹导河积石关,美名流传几千年;知情大会真干散,促进积石大发展。”
当“花儿”歌手马志清第一次唱出村民知情大会后,这首“花儿”已成为积石山县传唱最广的歌曲之一。这是我州开展精神扶贫的一个片段。
“干什么由百姓来说话,怎么干让百姓说了算。”积石山县探索实行并在全州推广的“村民知情大会”制度,切实落实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让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真正发挥了脱贫攻坚的主体作用。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为了推进精神扶贫工程,州上成立脱贫攻坚巡回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宣讲新思想、新理论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讲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的部署举措。截至目前,全州已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讲4638场次,编印《临夏州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手册》5000多册,宣传单20多万份,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对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全知晓、全覆盖。同时,在州内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刊发大量针对性新闻稿件,开展常态性、动态性“精神扶贫”主题宣传报道,并邀请全国主流媒体聚焦我州脱贫攻坚工作,为全州上下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营造了浓厚氛围。
感恩教育以情动人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我看到两位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亲戚和村里人看我的眼光也变了,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慈玉录是临夏市折桥镇慈王村的贫困户,从小娇生惯养,已经24岁了,却什么也不做,家庭开支全靠年迈的父母。自临夏市开展“以德扶贫”后,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对他进行品德教育后慈玉录振作精神,学车后找到了一份工作,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
正是“以德扶贫”,让全州越来越多像慈玉录一样的人转变了观念,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着贫困的现状。
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部分群众不知恩不领情不满足及“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消极懒惰现象,州上深入开展“知恩、感恩、报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跟党走,并充分发挥驻村党员干部和帮扶干部开展脱贫帮扶的优势,进行“一对一”宣传教育,化解贫困群众思想“疙瘩”,帮助“失德致贫返贫”家庭彻底转变观念,通过自身劳动来增加收入。
价值引领提振信心
励志脱贫的故事相互激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过去比谁家吃低保,现在比谁家脱贫快,追求美好生活蔚然成风。
走进康乐县五户乡朱家村,药材地里的中药材长势喜人,脱贫户高金存带领农户正在地里忙碌着。“前几年,我没有技术,种的药材少,收入也少。现在,通过种植大户的经验介绍,让我增强了致富信心,发家致富不用愁了。”高金存说。
贫不足耻,可耻是贫而无志。州上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课堂、进社区、进乡村、进宗教场所“六进”活动。深入实施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创建了一批主题广场、主题街道、主题公园,并以此为平台,组织开展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摄影展览、秧歌戏曲、文艺会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培育选树杨胜强、王东拉海、孔海云等一批自强致富、互帮互助的先进典型,开展“我们的脱贫故事”小型巡回对谈650余场次,讲自己的“创业史”“致富经”,进行脱贫个案现场答疑,推动贫困户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转变。
移风易俗培育新风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不等不靠不要,美好生活自己创造”……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一幅幅励志鼓气的宣传标语,激励广大贫困群众形成了自强不息的强大磁场。同时,州、县、乡、村各级干部深入乡镇村社、农家院落为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春风化雨滋润群众心灵,让群众树立起不等不靠、踏实苦干的思想理念。
去年8月,永靖县举办的首场自行车集体婚礼,打破了以往农村讨要高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攀比铺张浪费的陋习。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州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州涌现出了“扶贫红娘”,因婚致贫返贫的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州上向全州青年发出“拒绝高价彩礼,倡树婚礼新风”倡议书,加强规范“媒人”“红娘”行为,教育引导适婚青年婚事新办和喜事简办。
开展移风易俗“六提倡、六反对”活动和文明村镇创建、“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队、文化广场、好人榜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工程示范点建设,评选表彰“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576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夫妻、好儿媳、好村民472名,“五星级文明户”2.6万多户,建立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星级文明户”、新乡贤等为主体的道德讲堂宣讲队伍,利用农闲时节,开展集中宣讲或流动巡讲活动,农村社会风气日趋好转。
文化文艺滋养精神
盛夏时节,漫步在临夏的广大农村,随处可见文化广场上群众翩翩起舞,或邀请文艺演出队、或自编自导,把一台台精彩的文艺节目奉献给了广大群众;农家书屋内都是看书学习的场景……
精神需要文化滋养。目前,全州建成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65个,各级各类综合文化站173个,“乡村舞台”1150个,农家书屋1274个,城市数字影院及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23个,建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36个;为3个深度贫困县514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电钢琴、二胡等乐器12336件。结合“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创作了《布楞沟的春天》《习主席寄语》《移风易俗新风尚》等一批优秀作品和剧目,靠“文”潜移默化,用“文”打动人心,依“文”改变风俗,使人们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远离愚昧无知,脱离低级趣味。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临夏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寻找精神扶贫良方,鼓励贫困群众苦干、实干,全州上下已形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