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过去的五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那一项项贴民心、惠民生、解民忧的伟大举措,深刻彰显了州委州政府一以贯之的“共建共享”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新征程中得以践行,让更多的临夏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住房条件改善是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真实写照。记者走进临夏市城郊镇瓦窑村,眼前村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青砖红瓦,窗明几净。随着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计划,80岁高龄的老人王龙海告别居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王龙海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家住的房子是土木结构的,由于修建的时间较早,几乎成危房了。现在住的三间新房是去年新修的。我们这些贫困百姓也住上了新房子,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只是我州危旧房改造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以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各项保民生、利民生、惠民生的改革措施,办好各项民生事实,通过实施民生计划,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老有所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我州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在过去五年间得到加强和完善。
走进临夏州综合福利院,娱乐室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老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下象棋,打扑克,乐呵呵地拉着家常。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其乐融融。
临夏州综合福利院是州上重点项目,自投入运营后,在社会民生保障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院内供养着来自八县(市)的特困老人157人,3至16周岁的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320人,农村特困家庭重度残疾儿童40人。
院长马宁告诉记者:“在日常的供养筛查中本着贫中保困、难中救济的原则,在入户下乡筛选供养人员的时候,把最困难的、最需要政府去兜底保障的人员找出来、迎进来、养起来。特别是对特困老人,福利院以后全程保障其医、食、住、行等。在这里很好地保障了孩子们学习、教育、成长、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合法权益。”
唐万福是位五保户老人,来这里已有两年了。他告诉记者:“我在家的时候吃不上饭,饱一顿饿一顿。来这里以后非常好,一日三餐吃得很满意,还给我们发衬衫、外套等衣物和生活用品,生病的时候这里也有卫生室,有大夫专门给看病。党和政府对我们关心得很,我们非常感谢。”
马婧凤是生活在福利院中的孩子之一,她告诉记者,五年前她来到这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下,自己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卑,学习生活也安定有序。福利院的老师们对马婧凤也很关心,有什么困难,他们会像自己的亲人一样马上给予帮助。
就业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五年来,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推进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待遇,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州人社局政策法规科负责人介绍说:“五年来,全州共考入公务员5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3万多名,有效地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按照临夏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比较富裕的情况,实施转移就业工程,坚持每年转移就业城乡剩余劳动力50万人,每年劳务收入达70亿元。全州养老、生育、失业、医疗、工商等五大保险稳步推进,实现了制度层面全覆盖,各项参保人员比五年前有大幅提升,各项保险支付待遇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不断推行信息化工程建设,发行社保卡25万张,刷卡金额达到10亿元。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维护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基本实现了农民工工资的零拖欠,为全州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过去五年,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实施各项民生工程,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生活充满了信心,各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事业正提档加速,不断为群众带来更多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