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5日至8日,2015年3月26日至2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先后两次来到积石山县,亲切看望各族干部群众,重点蹲点指导该县扶贫工作。
阳山村就是汪洋副总理两次来过的小山村。阳山村地处积石山县西北部的柳沟乡山区,也是全州全省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山区村之一。近年来,这个小山村“火”了,它的“火”不仅是因为汪洋副总理的到来,更主要的是通过精准扶贫,阳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全国贫困村脱贫的样板村。
阳山村327户群众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3户,经过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现了危旧房改造率、自来水入户率、水泥路通户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四个100%,全村贫困面由62.8%下降到0.5%。
深秋的积石山县是最美的,红的、黄的、白的各色野菊花,婀娜多姿。走在林间,秋风吹过,落叶纷飞,犹如一只只彩蝶在翩然起舞。置身其间,心情惬意,似是幻觉,更像进入了朦胧的梦境。阳山村就坐落在巍巍积石山麓的脚下。
设施齐全的“六位一体”广场、新建的幼儿园、整齐划一的农家新院,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新农村建设的景象处处可见。“几年前,我们村绝大多数群众住的都是破旧不堪的土房子,有的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个别村民居住的砖瓦房就显得特别扎眼。”村党支部书记安福雄说。
走进七社赵永发家,只见整齐的院落中正北面有五间高大明亮的砖木结构大瓦房,西侧的厢房是砖混结构的三间平顶房,院子也被平整硬化得很光滑。正在后院羊棚喂羊的村民赵永发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现在村子里建的都是平顶水泥房,咱村能够发生脱胎换骨般的变化,都是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带来的实惠,不然大多数村民都没有能力去修房子。在危房改造项目的支持下,才建起了这么漂亮的房子,现在儿子和儿媳妇在外打工,我在家搞家庭小型养殖,一年下来除了正常开支外,还能有一些存款。”
的确,2013年,随着扶贫攻坚行动的展开,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阳山村群众做梦也没有想到汪洋副总理会来,这让阳山村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系列惠民好政策如春风般吹到了这个小山村。从此,阳山村群众搭上了政策的顺风车,开始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制约阳山村发展最大的“硬伤”是基础设施落后。行路、住房、饮水等困难问题十分突出,这也是该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系列实际困难,该县整合惠农政策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原则,集中投入到该村,阳山村扶贫开发由此升级。5年来,阳山村的扶贫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这一要求,做到让群众不愁吃、不愁穿,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在建设基础设施、培育富民产业、提升能力素质和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保障、金融资金支撑等六方面狠下工夫,先后落实资金2793.51万元,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金融支撑、富民产业培育,对该村进行集中脱贫攻坚。
路通了,房建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但村民们心里还是不太踏实。
因为,阳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靠天吃饭,没有资源,发展步伐缓慢。安福雄说:“全村耕地面积1334.2亩,人均耕地仅为0.8亩,群众的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和劳务,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五六年前,该村人均年收入只有六七百元。以后阳山村发展的出路在哪里,突破点在哪里?我们村属高寒阴湿地区,村周围有着天然牧场,地里的玉米秸秆、麦草秆之类也很多,发展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很符合当地村民的实际情况。而且村里的留守妇女从小都学过手工刺绣,加强这方面培训可增加收入。”
找准了贫“根”,就要“对症下药”。“以前,我家地少,日子过得很困难。现在好了,政府给我家免费发了羊,只要我好好养羊,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现在,家里盖起了9间崭新的砖瓦房,羊圈里也养起了县上免费发放的8只羊,仅这一项每年都能增收5000余元。”村民赵怀福说。
赵怀福只是该村通过富民产业致富的一个缩影。
面对群众的诉求,该县紧盯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抓住增加群众收入这一关键,引导群众一靠政策扶持、二靠内生动力,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改变以往以冬小麦为主的种植结构,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在全村积极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膜侧油菜及黄芪、当归等中药材;充分发挥群众养羊的传统优势,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对群众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建成了阳山村阿阳布鞋厂。
“现在,我们村群众奔小康的信心很足,下一步村上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吸引民间资金,建一个存栏5000只羊以上的养殖小区,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更多的群众以羊入股,参与分红,发展壮大全村的羊产业。同时,运行好阳山村阿阳布鞋加工厂,并对全村妇女进行手工布鞋、刺绣制作技艺培训,增加家庭收入。”谈及今后该村的发展路径,安福雄信心满满。
“‘天上不会掉馅饼’,脱贫不光靠干部、靠国家,更要靠自己。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我们人勤快,努力干,就一定能致富。”采访中,村民赵永发的一席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赢来了一片掌声。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自觉行动起来,这是阳山村在精准扶贫中摸索出的另一条经验。
以身边人宣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今年年初召开的脱贫户、贫困户“两户”见面会上,谈脱贫经验、话致富门路,激励引导贫困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什么是贫困村脱贫的好样板?不仅仅要找出致贫症结,更要夯实扶贫脱困基础。让贫困村的发展从一个阶段跨进另一个阶段,并为其他贫困地区学习和复制。阳山村在“真扶贫、扶真贫”的探索与实践中迈出了第一步,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