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新
春天到了,燕子叽叽喳喳地飞回来了。
燕子喜欢在农家屋下做窝,要么在大门的屋檐下,要么在室内的屋梁上,主人家一抬头就能看到那窝。
在吾乡,燕子是吉祥的象征,进进出出,飞来飞去,叽叽喳喳,显得很热闹喜庆,跟明媚的春光正好搭,所以大多数人家都希望燕子能到自家来做窝。
但燕子却不是谁家都会去的,老家有句俗语:燕子不进愁家门。愁家,顾名思义,就是发愁之家,不怎么快乐和睦的家。
儿时我不信,觉得这个俗语完全是大人们胡诌的,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燕子又不是人,它们怎么会知道谁家是愁家,谁家又不是呢?在我看来,燕子选择到谁家做窝,完全是随机的。
但我又不得不承认这句俗话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我大妈和四奶奶家,每年都有燕子来做窝,而且都是同一家族的燕子,今年来了,明年后来还会来。而我家有那么几年燕子会来,后来就不来了,村子里还有那么几家,燕子从来都不会去。
而我大妈和四奶奶家的确不是愁家,两家都特别和睦,一年到头家中基本上听不到一句吵架和争论之声,家里的人都和和气气的,待人也客气,欢声笑语时常在屋内响起。我家起初也很和睦,后来随着哥哥、我和小妹陆续上学读书,家里的负担一再加重,而家里那时一年到头难挣到几个钱,所以父母就开始互相抱怨、指责,遇到一点不开心的事,就是责骂孩子,搞得家里的气氛很紧张、沉闷。而据我观察,燕子从来都不去的那几户,皆是夫妻长年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丈夫酗酒、赌博成性,甚至家暴,乃是多愁之家。
后来我想,燕子一定能感知到每家每户的家庭氛围,到多愁之家做窝,它们也会感到紧张不安,主人家今天吵架,明天摔东西,自然会惊吓到它们,更何况做窝后还要产子,它们或许更害怕这样的环境不利于雏燕。
而且,快乐幸福的家庭一般都是开放、宽容的,更愿意接纳燕子,而多愁之家则正好相反,我曾亲眼看到有户人家用竹竿把燕子窝给捣毁了,将燕子驱赶走,嫌它们吵闹,不卫生,其实是他们自身心烦,迁怒于燕子。
人的情绪、性格,喜怒哀乐,是乐观还是多愁,是很难掩藏起来的,不光身边的人,就连家里的燕子也能感受到。燕子都不喜欢发愁的人,不愿意进愁家门,更何况人呢?
由此我想到一些家庭,父母整天愁眉苦脸,不给孩子好脸色看,或者为了树立威信,故意把家里气氛搞得很严肃,孩子只好无奈地忍着,久而久之也会变得郁郁寡欢,不开朗也不快乐,严重的甚至患上心理疾病。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松弛快乐的人,才能有创造力,不把愁容挂在脸上的家庭,才能有美好的未来。燕子不进愁家门,我们也不能带着愁容进自家门啊。
——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