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疾控科普】“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防治传染病中医有方
时间:2024-08-28 来源:临夏州疾控中心

图片




图片

1

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中医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理是"扶正祛邪",它源自古老而智慧的中医理论,以“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医注重整体性,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近年来,随着传染病病种的增多,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图片

中医药预防流感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每年秋季来临,流感病毒开始蠢蠢欲动。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疾病预防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根据季节特点改善饮食起居,扶助正气,让自己身体棒棒,可以抵御外邪。

1.中药预防:


可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材进行预防,如黄芪、党参等。

2.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流感属“时行感冒”,一般按风寒、风热、暑湿三种情况论治。

(1)风寒证:主要有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等表现,常用荆防败毒散

(2)风热证主要有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等表现,常用银翘散。

(3)暑湿证主要有发热、少汗、身体酸痛、头昏重、眼痛、口中粘腻、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等表现,常用香薷饮。

3.食物治疗:


多吃富含维生素 C 和 E 的食物,如橙子、苹果、葡萄等水果;多吃蒜、姜等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

4.穴位按摩:


可以按摩风池穴、肺俞穴等穴位来增强人体免疫力。

图片

中医药预防痢疾



立秋之后,正是痢疾高发期,此病有轻有重,治疗要及时。若治疗不彻底,就会引起慢性痢疾,所以要引起大家足够重视,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1.中药预防:


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材进行预防,如黄连、黄芩等。

2.中医药治疗:


(1)湿热痢: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用芍药汤加减。

(2)疫毒痢:起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3)阴虚痢: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粘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用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4)寒湿痢: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白冻,伴有腹痛,里急后重,饮食无味,胃部胀闷,头身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用胃苓汤加味。

3.食物治疗: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多喝开水。

4.穴位按摩:


可以按摩大肠俞穴、关元穴等穴位来增强人体免疫力。

图片

医药预防肺结核



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1.中药预防:


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材进行预防,如金银花、连翘等。

2.中医药治疗:


(1)肺阴亏虚型: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胸痛,潮热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可选用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型:主要表现为骨蒸潮热,夜寐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急燥易怒,咳呛痰少,或痰黄粘稠,反复咯血,量多色鲜,胸胁掣痛,男子梦遗,舌质红绛,脉细数。可选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3)气阴耗伤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血,潮热,颧红,自汗盗汗,面白神疲,气短声怯,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舌质光红,苔薄或剥,脉细数无力。可选用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咳呛咯血,劳热骨蒸,盗汗遗精,声嘶失音,形体消瘦,形寒恶风,自汗,喘息气短,面浮肢肿,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光红少津,或舌淡体胖有具体情况痕,脉微细。可选用补天大造丸加减。

3.食物治疗:


多吃富含维生素 A 、 C 和 E 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橙子等;多吃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

(1)贝母冰糖梨:大梨1个,贝母9克,研为末,冰糖30克,梨洗净,在靠近梨柄的地方用刀切下,切下部分留作盖,将梨核挖出,然后加入贝母和冰糖,将梨盖拼对好,用竹签插牢,放在碗中蒸熟〕每日早、晚各服1次。可治肺结核引起的燥咳

 (2) 白果炖老鸭:白老鸭1只,白果仁200克,调料适量。自老鸭洗净切块,白果仁去胚芽,同放入锅中,加水烧开,撇去浮沫,加人姜片、黄酒、葱段、食盐,小火炖至酥烂,下味精,胡椒粉调匀。分2次趁热服食。用于治疗肺结核潮热,咳嗽、哮喘及水肿。

(3)贝母甲鱼:将甲鱼切块放入蒸钵中,加入鸡汤、川贝母、盐、料酒、花椒、姜、葱,上蒸笼蒸1小时即成。佐餐,趁热食。适用于阴虚咳嗽、喘、低热、盗汗等症状。健康人食用更能防病强身。

4.穴位按摩:


可以按摩肺俞穴、大椎穴等穴位来增强人体免疫力。

图片

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



        春季常见流行病,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手足口病指南肠道病毒 EV71 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1.中药预防:


运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之功能的中药,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如金银花、连翘、双黄连口服液口、健儿清解液、口服提高免疫的中成药槐杞黄颗粒。

2.中药治疗:


 疏散风热、透疹外出,佐以清热解毒。中成药可选用牛黄解毒片、万应胶囊、双黄连口服液、健儿清解液、痰热清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药物。外用药物:西瓜霜、锡类散吹敷口腔患处,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手足疱疹处。

3.食物治疗:


多吃富含维生素 A 和 C 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类水果等。

(1)米仁粥:生米仁100g、金银花30g、白术30g熬粥,每日一次;

(2)银花茶:金银花10g、野菊花6g,煮沸20分钟代茶,加入适量蜂蜜或冰糖饮用;

(3) 金银花露:用市售金银花露5~10ml冲水饮用,每日二次。

4.穴位按摩:


可以按摩足三里穴、合谷穴等穴位来增强人体免疫力。

总之,中医药预防传染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多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在有传染病暴发的情况下,及时采取中医药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