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视图
专题
临夏
人文
民族
花儿
旅游
美食
财经
法治
科教
体育
娱乐
生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临夏文艺
看戏的日子
2022-11-28 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浏览量:7710
看戏的日子
◇ 安得军
我的老家在积石山县,那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麻布戏”。演戏的是柳沟乡赵姓、石塬乡樊姓族人,看戏的是十里八乡的庄里人。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从没有见过小汽车的我,在阳山小学没有院墙的校院里,远远听见嘈杂的喇叭声。好奇的循声望去,一辆“尕卧车”从格岔梁由远而近经过我们学校,听不懂喇叭里讲什么,但是车顶上一块大牌子的图画看得很清楚,至今记忆犹新:华主席的大拳头四个指骨节下分别砸着一个阴里阴气的小怪人,字幕是“打倒四人帮”。
“四人帮”被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乡村文化迎来了暖阳春天。不知道什么时候谢幕的“麻布戏”,重新搭台开唱。看戏的日子,在我的青少年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烙印。
戏称“麻布”,顾名思义,就是旧社会青藏高原地区地贫民苦没钱置办着装,而用胡麻纤维织成布,分块染色,用亚麻纤维搓成细绳缝成衣,穿着麻布衣服表演剧目。
“麻布戏”表演的就是秦腔,全县会演的只有两支队伍,一支是石塬乡樊家、樊家山庄生产队的樊姓族人;一支是柳沟乡的赵王家、林边、阳山、雷家生产队的赵姓族人。唱戏活动由樊姓或者赵姓族人自发出资出力,自发组织实施,协商轮流,你唱我歇。从第一年起每年或者三年、三年办一次,不能乱了次序。据老人们说,唱戏传承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唱太平、求太平,按次序办是以前遗留下来的规矩,要讲信誉、讲规矩,乱了规矩不太平。
腊月里,赵姓或者樊姓族人聘请定西的秦腔“老把式”(专业或业余戏班子的编导)住到庄子里精心辅导,正月初六开始搭台唱戏,直到正月十五下午唱完最后一折后拆台封戏。
戏台搭在离我家仅有100米的林边生产队临大公路边的一块大地里,站在大门口能看见戏场;有时候搭在离我家四五公里远的樊家生产队临大公路边。从正月初六开始,我家狭小的院落、低矮的房屋里“人满为患”。我们家务里健在的老人只有我的爷爷和奶奶两位“活宝”,来的亲戚比较多。来看戏的、拜年的亲戚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庄子里的人开玩笑“白天林边唱大戏,晚上你的家里唱大戏啊”。
的确,那时候,全县只有一条连三级都算不上的沙石公路—临大路由南向北穿过,仅有的一辆班车一天一趟往返临夏市和大河家,几毛钱的车费难倒庄稼人,有点钱的挤破头也一座难求。亲戚们从山大沟深的庄子里来拜年、看戏,路途远,往来不便就要住下。白天看戏,晚上聚会。爷爷的大表哥从龚家里来了,衣兜里揣着自家的干核桃,两个两个地赏给我们;梅坡、麻池、姬家、园子的舅爷舅奶奶、姨爷姨奶奶们来了,围着我的奶奶嘘寒问暖,哭哭笑笑;堂姑姑堂姑父们来了,把我的爷爷奶奶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磕头祝福,奉上好吃的油膜、蒸包;我的舅舅扶着我的外奶,领着两个少不懂事、顽皮捣蛋的表弟来了,舅舅一声声尊敬的“阿舅、舅母”,称呼得我的爷爷奶奶合不拢嘴…..最难忘的是,远嫁到窑街,十几年未曾谋面的堂姑姑,领着一家人,从腊月里来“转娘家”,直到到正月十五以后依依不舍的返回永登牛站。四个表姐表妹、两个表哥表弟,在我们家务里窜来窜去,和我们兄弟姐妹们嬉戏打闹,乐不思蜀。
家里来的亲戚多,倒茶端饭占去了我的大部分时间,反而少了看戏的时间。亲戚们都去看戏了,我才能跑到戏台下看看。因为秦腔唱词都是文言文经典佳句,曲调或缓或急,或慷慨激昂,或委婉低哀,我一个小学初中生天天听的唱的都是临夏“花儿”,听不明白戏词的含义,看得糊里糊涂。只知道《铡美案》劝人“富贵不弃糟糠妻”,陈世美是个伪君子,该铡;秦香莲和她的儿女千里寻夫(父)历经磨难,可怜兮兮值得同情;韩琪扶危济困杀身成仁义薄云天,是个真男人;包公黑脸清官,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为国为民一腔赤诚。《辕门斩子》主张民族大义国事为重,杨六郎为严肃军纪不惜斩子,堪为国之栋梁;穆桂英女儿之身有情有义,有智有勇,乃巾帼英雄;杨家男女老少心系大宋王朝之安危,舍身赴难,满门忠烈。其他的曲目大都没看出个名堂来,也不记得了。
白天的看戏结束了,晚上,在我们家里又上演亲情戏。吃过晚饭,亲戚里的大人们围坐在堂屋里一南一北两个土炕上。向南的炕上,姑父、姨夫、舅舅、伯伯叔叔们围着我的爷爷和爷爷的大表哥,轮番敬酒划拳,吵得不可开交,喝到兴起,我的爷爷给大家来一段秦腔,唱的虎踞龙盘、身手带风;向北的土炕上,姑姑们围着我的姨奶奶、奶奶和外奶,说往事诉衷肠,说着说着笑了,说着说着摸开眼泪了。那时候,我经常站在靠墙的一个小小的铁皮炉子旁,添火热酒倒水。因为年龄小,个子不高,够不着炕桌上“十一点”、“十二点”和“一点”位置的茶碗子,常常把开水倒在炕桌上,引来炕上一片惊呼声。
我们家里房子少、被褥不多,仅有的三个土炕刚好老小十几口人睡觉。在看戏的十天时间里,晚上睡觉成了难心事。那时候,母亲像一个策划师,详细盘算,逐个交代,安排家人和亲戚们休息。我和两个弟弟或者去发小的家里过夜,或者像一只小猫蜷缩在大人们的被子里。不是发小家毛毡上的虱子咬得一夜无眠,就是大人们翻来覆去拉掉被子冻得瑟瑟发抖。最受罪的是我的母亲啊,庄子里的一眼泉即将枯竭,本来缺水再加上人多,挑水成了母亲做饭之外的另一种负担。等到大家睡了,母亲挑着扁担走向老泉,在零下十几度天气的凌晨,静静的等待泉水渗满脸盆大的泉坑,再轻轻地舀进木桶,一个小时挑回满满两桶水,倒进水缸。挑三四担水,天也快亮了。尽管如此,依然乐此不彼。
如今,“麻布戏”歇戏已经二十多年了,多年来,我一直念念不忘看戏的日子。那时候,十里八乡人来人往,亲戚们年年来看戏,越走越亲;看戏的日子里,远走他乡的游子举家而来,和庄里人的关系熟而不生;在看戏的日子里,戏台上振聋发聩的呐喊,凄婉哀怨的哭腔,唱词里铿锵激昂的对白,还有矢志报国忠孝两难全,一诺千金诚信走天下,孝老爱幼美名流千古的情景,永远留在大家的脑海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麻布戏”作为传统戏曲的一份子,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大西北庄里人的精神世界始终保持纯洁丰富、朴实高尚,其中,秦腔、秧歌功劳不小。在物质文明极度发达的今天,我想,应该呼唤“麻布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复出。不仅仅是演唱几折戏,听几个戏剧故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活动这一载体,使乡亲们和乡亲的孩子们多一些走动、多一些交流;让亲戚们多一些来往,住到亲戚家宽敞明亮、煤火旺盛的弄新农村里,让老人们说着说着笑了,说着说着哭了;让孩子们和自己的同庄邻居、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称兄道弟,打打闹闹,不再生疏;让孩子们坐在火炉旁,听大人们海阔天空、古往今来的闲聊,心甘情愿地给大人们端菜倒茶、披衣穿鞋,这才是乡村文化的起点和归宿。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临夏销售分公司)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山桦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奔跑 ——全州优秀新闻...
州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眼中的东乡县 展现幸福美...
奏响民族团结新乐章 ——广河县税务局民族团结...
英模电影创作的新维度
中秋国庆 旅游指南 带上这份攻略 畅游花儿临...
岳门五世多名将
最美秋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临夏游!
临夏玫瑰俏销国内市场
2021河州牡丹文化月群星演唱会激情上演
沉浸式夜游大型灯光秀在临夏市开灯上演
民俗风情体验游 带你感受古河州的万千风情
古动物化石遗址游 为你揭示远古生命更迭的秘密
黄河山水文化游 带你探寻华夏文明的发展轨迹
鹭鸟筑巢康乐胭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新春走基层】八坊十三巷上“新”了!
太极岛湿地风光
来刘家峡的“普罗旺斯”,邂逅最美的马鞭草花海
超多感人场面!《为了人民》精彩原图来啦,速来围观!
雨后的和政山乡美如画
这个夏天,来康乐草长沟寻一丝清凉
23℃的竹子沟,盛夏里的好去处!
流光溢彩!临夏这座网红大桥你一定要去看看
刘家峡黄河现“泾渭分明”奇观
魅力临夏 向美而行——全州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见闻
习近平致电祝贺拉乔利纳当选连任马达加斯加总统
总书记上海行|记者手记: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
欧盟官员:圣诞节期间欧盟国家面临巨大安全风险
黄金期货一度站上2150美元关口 国际金价上演“过山车”
印尼火山喷发死亡人数升至22人
必吃榜!临夏“十大名菜”,你吃过几道?
临夏砖雕,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永靖滑雪场“开板”喜迎新雪季
“你不知道的临夏”旅拍活动摄影比赛获奖作品来了~
一见·三个维度,“听懂”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新闻
视图
专题
临夏
人文
民族
花儿
旅游
美食
财经
法治
科教
体育
娱乐
生活
返回顶部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
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