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临夏文艺

临夏文苑·特辑(2022.11.17)

2022-11-17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  浏览量:9169

1668656480535300.jpg

秀拔穹隆太子山

王维胜

山称太子,全国并不多见,有人也许会说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的这座山,跟哪朝皇子有关吧?的确如此。

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做了第一位封建皇帝,立长子扶苏为太子。秦始皇听了李斯的话,规定除了秦国的历史书及医药、卜卦、种树等书外,六国史书及《诗》《书》《百家姓》一律烧掉,大搞焚书坑儒。太子反对坑儒,秦始皇大怒,惩罚扶苏到蒙恬军中担任监军。

蒙恬军当时正在北方与匈奴打仗,扶苏一去便是九年。一度时间,太子扶苏曾在阿诺木藏城驻扎,就是现在的临夏州境内的广河县。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写道: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就是因为扶苏和蒙恬军驻扎在阿诺木藏城的原因。扶苏在阿诺木藏城驻守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很受百姓爱戴。

秦始皇死后,按照封建礼制,应该由太子继承帝位。但李斯和赵高为了擅权,密谋立昏庸无能的胡亥为皇帝,对外封锁秦始皇已死的消息,诈以秦始皇名义下诏,“立子胡亥为太子”,写了一封假诏书,派使臣到扶苏军营假传圣旨,同时赐剑一把,“令其自裁”。太子扶苏接到诏书后含泪自杀,噩耗传到阿诺木藏城,全城百姓悲愤异常,自发地为太子建起一座庙堂,按照扶苏的形象为他塑像。逢年过节,周围方圆上百里的人们都来到庙里进香朝拜。

当地百姓为了长久地纪念扶苏,将扶苏庙附近的太峙山改名为太子山。

1668656285319249.jpg

山之秋色·与花相邀

太子山脉古称太峙山、露骨山,系秦岭北条大山西延部分西段,位于临夏州西南部山区,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合作、卓尼县接壤,山脉逶迤绵延几百里,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岭。这里山势壮观巍峨,云遮雾罩,登高望远,观林海松涛、奇石异峰、雪山“映月”,感受天高地博,地广物丰,更是连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纽带,是历代兵家设防要塞之地。

太子山西端有海拔四千米以上山峰三座,公太子山海拔4162米、母太子山为4332米、乃旺岗4304米,主要山峰共25座,海拔均在三千米左右。北延支脉有葱花岭、建齿山、麦古山、横山子、南阳山等。山阴遍布次生林及多种中草药资源。山体高大,阴山面宽,对州境南部气候影响巨大。

母太子山在东,公太子山在西,两山之间盘坡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临夏与夏河县的分界,是连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纽带,是历代兵家设防要塞。太子山风景有两大特点:一是山麓翠绿,二是山峰晶莹。

太子山雄伟、壮观,从西到东,其山脉贯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临夏县、康乐县、和政县四县,主峰坐落在临夏州和政县境内,海拔四千四百多米,一年四季峰顶白雪皑皑。主峰东侧有一条崎曲的大峡谷,沿着峡谷,依次经过泉峡、大道子、菠萝池、桃家沟等景点。峡谷内,奇峰突兀、怪石林立,悬崖峭壁纵横交错,奇花异草遍布山野;雪鸡、褐马鸡、锦鸡、小雪鸡争相啁啾,青羊、野山羊、野牛、狐狸随时出没。山坡和峭壁上,是茂密的灌木丛林,铁树、柏树、白桦树、松树,千姿百态。八十多种中药材分布在半山腰和向阳地带。山脚下的灌木林里,栗子、毛核桃、莓子、果牛、沙棘等山珍遍及四处。而最吸引人的,要数峡谷内的海眼了,灰褐的岩石下,一股汹涌的泉水不断地从地下冒出,欢叫着奔出峡谷。

ec9f2cee-1305-411d-9f9e-65ab6dfb552c.jpg

山之泉水·大海的眼睛

传说这口泉是大海的眼睛,那么人们称它为海眼,也是情理中的事了。周围百姓生了病,很多人都来海眼取水,说这儿的水能治百病。到底疗效如何,不甚清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回答,有关专家曾测试,海眼流出的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是天然的矿泉水。

除了太子山主峰,柳梅滩、三岔沟和铁沟,是太子山的三个著名景区。

柳梅滩曾是清代驻河州镇绿营军牧马场,建有马王庙,麻崖寺院,戎辰之乱中被毁。上世纪修建的水库,水清如黛,碧波荡漾。夏日荡舟,自有一番泛舟西湖的味道。冬季在皑皑群峰映衬之下,巨大的湖面平滑如镜,滑冰嬉戏,其乐融融。柳梅滩景秀、水清、峰奇。奇峰横空出世,峰高云低,犹如千帆竞发,各领风骚。蓝天、白云、雪峰、松柏、湖水交相辉映,环视远眺,林间点缀着的农田、村舍、成群的牛羊勾画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田园风光,恰似“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

05b7d06b-a0a0-4eb1-bc76-ed1939485202.jpg

山之太子·海拔四千米以上

三岔沟景区内最好看的要数公母两峰,公峰“大尖山”号称伟丈夫,母峰“小红崖”号称小秀女。整个景区山势险峻、雄伟、陡峭、挺拔。三岔沟由熊窝沟、直沟、西沟三条沟组成,故曰“三岔沟”。三条沟中流淌着三条小溪,三条小溪在欢歌笑语中汇合在一座小山峰前,形成“三河春浪”景致。

铁沟风景区呈峡谷状,峡口有座炼铁遗迹,因此它还有一个俗名叫炉子滩。藏传佛教铁桦寺曾建于此。铁沟峡内自然风景甚是好看,林木丛生,群峰耸立,石壁万仞。登山俯瞰,流水如一带白练,隐现于山林之间。林密敞日,山映树,树依山,林内百鸟和鸣。

太子山被列为河州八景之三——露骨积雪。天然宝库太子山矿产资源丰富,山中涌泉吐流,森林茂密,流泉清澈晶莹,采百草之精华,集日月之光辉,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是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天然乐园。

太子山一年四季白雪皑皑,旅游集中在夏季,远观白雪,近赏山水。柳梅滩景色秀丽,保持着淳朴自然的特点,游人在幽静的山谷中可体会到人在画中的意境。三岔沟主要观赏三河二峰,二山一如男一如女,造型奇特,叹为观止。 


那片林

◇ 羊建基

参加工作已经20年了,离开老家门前那片林子的时间更久远了,虽然,那片林子离我工作的地方并不遥远,但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快节奏,多少次与它擦肩而过。每次回家又匆匆忙忙离开,除了在车上稍作凝望,却不敢驻足。但年少时在那片林中自由奔跑、尽情歌唱的情景总时不时地闯入我的梦境。

每当夜阑人静时,我总会一个人伫立窗前,回想那少年时的天真烂漫与纯洁懵懂。人们都说,青春是人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却像是一杯咖啡,有着几许苦涩,几许甘甜……直到有一天,为了参加全省的器乐大赛寻找点灵感,一大早,我便带了乐器和干粮,关掉手机,一头扎进了那片魂牵梦绕的树林。

清晨的树林是有声有色的,是光和影恰当的穿插,是明与暗恰当的铺垫;是动与静完美的组合,是艳丽与素净共存的绝美。深蓝的天空下,潺潺的流水不徐不疾跳跃着奔向远方,悠悠的白云任性顽皮地东游西荡。这是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幅完美的野生动态图画,这是一片自然赐予人类开启心智、洗涤灵魂的世外桃源。

记得孩提时,每到春天,我便提一个柳条编织的小篮子,捏一柄小铲,跑到林子深处去挖野菜。待我跑到河边,总是忍不住激动的心情先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打个滚儿,再掐一把红艳艳的打破碗花儿,最后再折一把嫩绿的柳条,编成一个漂亮的小草帽,把花插在草帽上,然后戴在头上,才蹦蹦跳跳地去挖野菜。那满山遍野的杏花,清澈的小溪,还有五彩斑斓的蜂蝶、蜻蜓,常常让我流连忘返。直到我看见村子里升起袅袅炊烟,才在母亲焦急的呼唤声中恋恋不舍地回家吃晚饭。

钟情这片林子,不仅仅因为它是孩子们的乐园,更因为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是这片林子助我完成了学业。夏天的林子满目苍翠,高及腰膝的野生植物密密麻麻布满了整个林子,其中有很多名贵中药材,如:柴胡、党参、当归等,还有大蓟、蒲公英、青椒、甘草等等。从上小学开始,每天放学后,我放下书包后便背着背篓进山了,等到黄昏时,总能采到满满的一背篓中药材。回家切碎晒干,等到星期天再卖到药材收购站去,时间长了,我知道什么样的药材值钱,什么样的药材到哪个季节该采。有时候,遇上天气晴好的星期天,约上村里的好伙伴,带上炊具,一起去林子野餐。这个时候林子又成了我们孩子们的王国乐园,我们把青藤拴到树上荡秋千,爬到树尖掏鸟蛋,下河摸鱼打水仗,摘野果……在林子里欢声笑语,快乐无比。

童年是梦想发芽的时候,也是梦想开花的时候。树林不仅给予了我宽容的胸怀、坚韧的品格,更是开启了我热爱音乐的心扉。淙淙的流水声,风吹过树林的飒飒声,鸟儿的啾啾声,如一曲天籁之音盘旋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我对音乐情有独钟,树林中大自然的交响乐使我更加疯狂地迷上了它。那时,我多么渴望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二胡,可是贫寒的家境只能让我望洋兴叹。终于,在十四岁那年,一条规划新修的通往县城的二级公路从我们村边绕过,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暑假里,我请求筑路队老板让我打零工,白天运砂石水泥,晚上值守工程机械,这样我就有了挣双份工资的机会。一个假期下来,我竟然攒得了450元钱,我把400元给了父亲补贴家用,留下50元跑到县城买了一把二胡。对于我来说,夜晚是我练习拉二胡的好时机。夏夜,微风轻拂,劳累了一天的农人们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就连那些猫啊狗啊也都趁着微醺的夏风偷偷地打起了呼噜。月色如水,吱吱呀呀的弦音吵醒了两三只熟睡的青蛙,此起彼伏的叫声好像是特意为我填补的和弦音。我常常拉得如痴如醉,有一次竟然拉到了天亮。有时,我也会躲进树林去拉,那时,树林是我的王国,我是树林的主人,任我稚嫩的音乐在林子间飘荡……

可惜好景不长。上初三那年,我的母亲不幸患了脑瘤,父亲微薄的薪水实在支付不起高昂的医药费和我们兄弟两个人的学费,为了能早一点撑起家里生活的担子,我只能放弃自己上大学的理想,去一所中专就读。青春理想的失落与迷茫,让我爱上了这片林子,等到层林尽染的秋季,满天的大雾总会弥漫着这片林子,一有时间,我便拿着二胡去林中拉,河边洗衣服的姑娘们,也常常停下平时的嬉戏打闹,静静地聆听着我的曲子。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县城中学,做了一名音乐老师。命运之神就这样让我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要快要去上班时,曾在河边经常洗衣服的一个姑娘还偷偷送了我一双精美的手工绣花鞋垫。最终,我还是没有等到久违的百合花。从此,我便远离了那片林,把所有的心事都尘封在记忆的河里,在岁月的风里结痂成疤。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人生已过不惑之年,每次开车经过那片树林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极目远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树,就像那藏在心底的朦胧初恋和如烟往事,如潮水般向我奔涌而来,让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天马   摄 


心有阳光岁月香

(外一首)

马永清

人生是一场旅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岁月的跋涉中

一路的奔波与艰辛

有等待,有收获,更有幸福

历经的波折与浮沉中

生活不会止步于眼前的困难

还有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一天一年一辈子

弹指间的流年

总有一份美好温暖心窝

自信与从容来自心有阳光的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人心中的喜乐

决定着你的快乐

即便是百花盛开的春天,依然会有愁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日出日落,月缺月圆

活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无论风风雨雨

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间至味是清欢

用心过好每一天

不辜负每天的好时光


心有阳光,岁月生香

心有光亮,日子明媚


立冬的暖阳


天将暮,冬将至

在凛然而至的寒风里

立冬的一抹暖阳

还在分享着秋意

逐渐凋零的草木

已失去了争宠的岁月

徒留长叹在天地间

那心中的安然里

生命总有恒常的温暖


挥手作别秋,转身遇见冬

那落叶飘零的孤独里

不负秋光的金菊

凌霜绽放

冬日的严寒里

小小的满足是幸福

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年轻的心态是良药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立冬,是思念的季节

那火烤的红薯

在冒着的腾腾热气里

满满的是甜蜜

即便你在此岸,我在彼岸

你永远是我隔岸的温柔

那个地方,你在,我也在

把秋天的遗憾埋进冬天的雪里

等到来年,长出新的期待 


临夏恋歌

◇李元平

大夏河水党河流,敦煌飞天叙河州。

弹指回首一年过,喜怒哀乐心中留。

一曰景色美如画,山水人文民俗情。

大墩峡谷飞瀑秀,黄草坪上花盛开。

炳灵幽谷佛光觅,黄河渡口吊古今,

永靖河水绿如蓝,水电一哥刘家峡。

康乐莲花奇峰秀,白桦林里童话多。

临夏县有龙首山,砖雕木雕在红园。

和政化石天下闻,法台山把松鸣拥。

东乡脱贫全国念,书记来到布楞沟。

广河县里遗址多,西坪巴坪齐家坪。

临夏市区民俗兴,花儿遍舞牡丹红。

东公馆忆兴衰事,八坊寻幽十三巷。

二曰支教多收获,劳碌一年苦亦乐。

同行师生多交流,有诗有赋心得酬。

听读评说把课上,共谋良策教学长。

政府兴教决心大,学校建设天地翻。

操场提升高标准,教室授课一体机。

集中供暖电采暖,绿色环保技术新。

教师宿舍小居室,工作生活一应全。

三曰社会进步大,天地翻覆今胜昔。

村前村后柏油路,山上山下路灯明。

旅游专线迎贵客,一路美景一路行。

东西协作多助力,结对帮扶共发展。

回汉保安东乡族,民族团结一家亲。

致富路上齐头进,同心梦圆中华情。

今日离别临夏州,情思潮涌意难禁。

寸管留下相思句,画笔绘就祝福图。 


美味,飘荡的河州曲子

◇张光业

黄河之上,太子山下

滋养子孙的歌谣

凝成雄壮,演化向往不已的日出日落


田野、大地

五谷飘香的日子

伴随着炊烟升起


民,以食为天

人,宇宙的蝼蚁


生活向前的时候

口水三尺

眷恋生命延续的地方


早晨、中午,还是数不清的傍晚

俊媳妇端出热气腾腾的河沿面片

儿子娃们捧出一盘盘东乡手抓

……


空气里的曲子

演唱生命之歌


让河州沉醉不起

亘横大地,岁月连绵 


暖 冬

◇林进喜

初冬的风穿针走线

杨树叶子佝偻着身子

纷纷跪在地上

缝制着孩子的衣裳

光秃秃的枝干

向天空挑着倔强的脊梁


桃树,洒落了

一地的戎装

向山坡露出了胸膛

婀娜的身姿

颦颦颔首

招引着风中的情郎


冬小麦依旧苍翠

绽放着耕耘的诗行

阳光写意的山坡

遥望着自己的信仰


河鸥泛着耀眼的光

在水面上比试着

一个个高难度动作

忽然又飞向蓝天,飞向苇丛


追逐,拼搏

期待几片灵感落下

与河鸥的剪影

点缀起满地的新装


人间还是柔软的心肠

夕阳染红了山梁

炊烟温暖了村庄

心儿早已飞回了家乡 


第一场雪

◇马官平

雪在清晨轻轻地落下

像面霜一样抹平了田野的皱纹


村庄里拄着拐杖的老人

他们围着火炉点燃旱烟


一个喷嚏

嘴中喷出的烟

在空中凝结成了云


喜欢阳光的羊群

把雪花塞进了灰沉沉的羊毛里

慢慢絮成了一件洁白的大衣


它们把白雪磨成了镜子

一面是熟悉的自己,一面是陌生的自己

雪一层一层地铺开

像纱布一样裹住了枯树的忧伤


终有一日

这些纱布会愈合出新的肌肉和骨骼


那时,你的生命融入了大地

大地会孕育另一个你,春雨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