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刚林
选穴、捻转、提插……走进广河县中医医院风湿骨病科,淡淡的中药香扑鼻面而来,诊疗室宽敞明亮、井然有序,手握银针为患者马某治疗的科主任马忠录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现在你感觉这个腿情况好点了吗?”扎完针后,马忠录关心地问马某。“比以前好多了,走路不成问题。”马某边说边来来回回走了几步。
别看马某现在行走自如,就在到医院治疗前,他还因右腿关节疼痛而寸步难行。“我这个腿的关节疼了很多年,在很多医院都看过,效果不是很好。真的很感谢马主任,在他的治疗下,我的腿好多了。”患者马某说道。
风湿骨病科是广河县中医医院发展最快的中医特色科室,现有医师9人,护理11人,科室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医适宜技术基本操作技能,以丰富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治疗。“风湿骨病科医师团队是一个创新管理、与时俱进的团队,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精湛的医疗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该院院长马伟说道。
风湿骨病科治疗的疾病大多是常见的颈肩腰腿疼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很多病被人们称为“不死的癌症”。多年来,该院风湿骨病科在学习借鉴国内大医院治疗该类疾病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治疗途径,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成功祛除了病痛。“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的医生不但注重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还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功能的恢复,很多病都有很好的疗效。”马忠录说道。
医护人员正在查房
近年来,该院风湿骨病科着眼于更好服务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中医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为辅,开展了针灸、蜡疗、火龙灸、中药涂擦、药物罐、中药熏蒸、针刀、热敏灸、康复等多个治疗项目,创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治疗流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主治医师马亚梅是一名优秀的年轻医师,她不但从厦门学习引进了热敏灸,而且还在全省中医适宜技术大赛中获得针刺手法组第一名。“2020年,在武威市举办的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大赛中,我们科室荣获了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大赛团体一等奖,还获得了推拿手法组二等奖,点穴技术组三等奖。”马亚梅说道。
“他刚来医院时,只有腰部以上能动,下肢没有知觉。”护士长马晓玲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患者马某某第一次被家人抬进医院时的状况,在经过1年多的治疗,现在,他的病情得到控制并好转,不仅腿脚能动,如果有人搀扶,还能下床慢慢挪步。“在我们医院,虽然没有争分夺秒的抢救与危险系数很高的手术,但却用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去了康复的希望,挽救了一个个家庭。”马晓玲说道。
广河县疫情发生后,该院风湿骨病科医护人员义不容辞投身疫情防控,在连续奋战中,将中医人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配药、泡药、熬药……疫情期间,马忠录带领医护人员根据《甘肃省新冠肺炎集中隔离点中医药预防工作方案》要求,加班加点,免费为集中隔离点人员、医务人员提供熬制好中药汤剂,确保了中医药及早介入,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熬制中药
人才缺乏,人才引进难,这是基层医院面临的老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该院风湿骨病科借助州县人才引进的机遇,构建自己的人才团队,并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赴厦门、济南、兰州等地进修学习最新的治疗技术,培养的一些年轻医生都能独当一面,科室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分工明确、服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硬的团队。“我们将采取合作、进修、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梯队,持续提升诊疗水平,并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不断创新中,用疗效和医者仁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马忠录说道。
编辑:海霞 责任编辑: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