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风吹动,耳畔生香,所闻所见所思皆是风景。
夜幕低垂,河风轻柔,掠过面庞,循着花香,花色、品类虽模糊难以分辨,但沁人心脾的馨香弥漫在空气里,随风飘扬,荡进爱花之人的衣袖里、每一寸肌肤里、每一个香甜的梦里。
风中有家的讯息。每次,微风拂过,带来乡音,耳边回响起爸妈的叮嘱,习惯性地一遍遍咀嚼。视频电话中,父母容颜渐老,牵扯着远在他乡的女儿,不能长在身侧陪伴,诸多无奈萦绕于心,唯愿双亲安康。
童年记忆里,老家的夏天,故事很多。
家中两间屋子向阳而坐,从中午到下午6点一直受到烈日的垂爱,屋内屋外热气升腾,桑拿浴亦不过如此。所以,风是奢侈品,阳台哪里有风,便唤大家一道享用。夜灯初上,灯火零星,蝉鸣、蛙啼的协奏曲随机播放,全家人搬着小板凳散坐在风驶来的方向,抖动衣衫促进空气流通,布满汗珠的面颊迎着风儿享受惬意,配以冰镇西瓜、雪糕、冰棍,顿感“透心凉、心飞扬”……在我和弟弟的争抢声中,爸妈摇着扇子,笑得那么甜,那一刻,时间静止,我将冰爽、温馨、幸福等最贴切、美妙的词语串联并记录。
长年在外,鲜少回家。每次回去,爸妈总会提前好几天忙活,采购食材、换洗床褥、打扫收拾,乐此不疲。爸妈包的饺子,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和面、揉面、调馅、烧煮以及蘸料的调配,各环节环环相扣,容不得丝毫马虎。在爸爸的观念里,做一顿美餐,需怀揣满满爱意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去创造。一家人对这种美食的热爱程度,也断不会因酷暑难当而有所消减。
揉面,是个力道活,必须由父亲的力量来完成。爸在案板前扭动着身体,汗水浸湿背心,“可别小看了揉面,好饺子一块皮,薄皮大馅必须讲究这道工序。”这是爸包好饺子的秘诀之一。妈和我在准备馅料食材,一遍遍地清洗,力求洁净,所谓美食的另一秘诀:除了干净还是干净。准备就绪后,一家人围着饭桌、迎着风扇开始加速包饺子,经营家庭、控制情绪、勤能补拙等多方面的牵挂,都在爸妈互相补充、配合下为他们的儿女娓娓道来,毫无察觉间,一个个饺子如一个个士兵整齐地排列在圆形蒸篦上。在每一段加倍思亲的日子里,关于饺子的回忆拥有强大的魔力,可以填充夏的缤纷。
追着、赶着风,思绪随即起舞,记忆飞跃到那个仲夏之夜。风儿清凉、柔和,他工作结束很晚,但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送我回宿舍。我们牵手沿着滨河大道一路奔跑,风飒飒地吹,树簌簌地响,河哗哗地淌,近处、远处的树随风摇曳,风中水的气息、花的芬芳,扑鼻而来,流入心底,与夜的静谧交融在一起,任凭风儿拍打我们的脸和发丝。夏夜的味道,多么甜蜜。跑累了,便扶在路边的石栏杆上歇会,紧接着牵手继续跑。爱情已然转化成如今的亲情,轰轰烈烈过后归于柴米油盐,理解与争吵交错间,孩子可人,我们愈加成稳,精神世界愈加相通。
风也许是个窃听者。我与好友在风中漫步,互诉衷肠,关于理想、生活和工作,文科生天生的傲骨、生活的一地鸡毛、工作中的进步与落寞……都是我们谈论的话题。脚步轻盈地落在塑胶跑道上,行人与我们擦身而过,有的行色匆匆,有的戴着耳机健身跑步,有的也是结伴同行谈天论地,微风不时送来他们聊天的内容。风一次次吹拂,是谁又窃听了我们的故事。这样的倾吐心声,如此忙里偷来的悠然闲适,让人酣畅淋漓、醍醐灌顶,忽地就通晓了很多道理。在舒爽的晚风里,由内而外的开阔不言而喻,暗暗告诫自己:明天是全新的一天,阳光更加绚烂,坦然、乐观、旷达地面对世事,每一次失意都在锤炼心性,理应感恩戴德、善于总结得失。
万物生长时节,风又是狂野的。速度、力量是生命力的象征,疾风骤雨惊雷,风云变幻莫测。中午艳阳高照,下午狂风大作,行走在风中,忽觉衣衫单薄。路人仓促奔走,唯有一个信念,疾步而行,不要被泥泞弄得狼狈不堪。与我相近的、许多行进在大街小巷的人们,大概都已释怀,生活不可能一直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在逆风穿行,唯有秉持始终向上的信念,并在爱的指引下,才会更加勇往直前,而这爱必定囊括人类最朴素的情意。我享受着这诸多情感的款待,必须常怀感恩、知足常乐,生存的意义便在于此。
在很多个夏夜,夜幕初落就乌云密布,大风过境之后,星空依然。有月无月,仰望都是件极浪漫的事,我的内心升起无限眷恋与敬畏。
康德曾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星空不应只是辽远、开阔的物质存在,更启示着我们:一种博大,一种豁达。
细语、鼾声、虫鸣,夜色岑寂,睡意阑珊,我在等风来……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