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河州文化

巧手演绎百态 泥塑传承匠心

2022-06-28 来源:民族日报新媒体  记者:董平  浏览量:2356

“我在三十多年的塑像艺术生涯中,学习借鉴前人的传统艺术手法,领悟他们的艺术境界,在传统技艺和形式的基础上,再融合现代的审美,创作自我的泥塑人生,把河州农耕文明用泥塑艺术呈现出来。”对于河州泥塑的创作理念,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临夏泥塑非遗传承人常天平这样说道。

1656385683910599.jpg

走进常天平的工作室里,桌子上、架子上到处摆满惟妙惟肖、造型各异的“小泥人”,有打梿椵、收麦子、庆丰收等农耕场景,也有传统人物、地标作品,还有动物、植物等造型,都被这些“小泥人”表现得活灵活现。多年来,他制作了众多泥塑作品,取材立意广泛,包括戏剧脸谱、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1656385696471085.jpg

“从小我就喜欢玩泥巴,也有父辈的熏陶,我第一次看到泥塑,一下就燃起了我对手工艺的爱好。”儿时的常天平就开始痴迷于泥塑艺术。

1656385715908935.jpg

泥塑需要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得经过数次修改、磨光、晾干、烧制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让自己的精神渗透到作品里,这样才能让一件普通的泥塑作品拥有“灵魂”。

1656385728831672.jpg

河州泥塑作为临夏地区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为传承和发扬好这门艺术,多年来,常天平自己琢磨,将现代泥塑与传统文化融合,再通过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泥塑作品。在他看来,创新是传承这门手艺最为重要的方式。

1656385742798734.jpg

一捏、一揉、一刮、屏气凝神,用刻刀灵巧地点、刻、刮、压,片刻之后,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泥塑在他手指间跃然而出。常天平告诉记者,他塑造泥塑的故事取材于河州大地的各个角落,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州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特殊的情感。

说起与河州泥塑的缘分,常天平一边捏着泥人,一边回忆道:“我是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家里没什么玩具,就是和村里的一些小朋友玩泥巴,河水上涨冲下来的淤泥就成了快乐的源泉。”他和小伙伴们经常三五成群的做泥娃娃,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对泥巴有了特殊的感情。“从小时起,河州大地上发生的很多故事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泥塑的‘种子’。现在我做的泥塑全部是讲述我们河州的文化和记忆。”从小时候起,这种与泥为伴的生活早早地就融入了常天平的日常,对泥巴的偏爱与执着让他成为了一名泥塑手艺人。

1656385757425752.jpg

正如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在创作的过程中,他有过困惑,有过作品无人问津的窘境,也吃尽了苦头,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坚持传承和发展下去。“泥塑是冷门,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寥寥无几,做这个也难以养家。但是如果放弃了,丢了这门手艺就太可惜,而且这是祖传的老手艺,得一直要发扬下去,不能断。”说到传承泥塑技艺,他希望自己的后辈不管有没有这个天赋,都希望能把这门技艺传承发展下去。

近年来,常天平以民间艺人的身份走进多所大学课堂,指导大学生泥塑、陶艺制作,让泥塑艺术在青年群体中发扬光大。在常天平看来,手艺人的人生很慢,做好一件事得用一辈子。他的学生贾西贝说:“经常听师傅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一定要用心塑造、用心体会,我们要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传统文化,一定要通过努力让河州泥塑在双手上绽放华彩。”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