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6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的位置,“芒种”悄然而至。
“麦陇无际黄云平”,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于每年6月5日左右开始,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来临。
四野皆插秧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是典型的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说:“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田间处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芒”又与“忙”谐音,“芒种”也可以说是“忙种”了。
在古代,人们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芒种时节,螳螂在上一年深秋所产之卵经历冬春终于孕育出小螳螂;芒种之后,伯劳鸟出现在树上,感阴而鸣;而善仿其它鸟鸣唱的反舌鸟,此时却因为感应到阴气停止了鸣叫。
爱此一雨凉
到了芒种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黄梅时节。梅雨天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增高、空气潮湿,有时也可能伴有低温天气。有些年份,阴雨甚久,感觉尚未入夏便淅淅沥沥,等到云销雨霁,就直接到了盛夏,正所谓“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在东部部分地区,全年降雨量的1/3左右是在这一时节积蓄的。
梅雨的正常到来对水稻、棉花等需水量较大的作物有利,但阴雨日多,空气湿度大,也容易造成室内物品生菌发霉,应注意通风晾晒以防潮。
村村捣麦香
芒种时节,各地有不同的风俗。
安苗是皖南一些地区的农事习俗。每到芒种,种完水稻后,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祭祀用的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用蔬菜汁染上颜色,祈求五谷丰登。
贵州东南一带,每年芒种前后有打泥巴仗节。当天,男女青年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谁身上泥巴最多,谁就最受欢迎。
芒种,这个挥汗如雨的大忙时节——它用自然的节奏引领着劳动者的步履,让人们用辛勤的劳动与汗水收获果实、培育梦想、迎接希望。
——摘自《人民日报》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