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健
去年以来,全州公安机关户政管理部门户籍服务窗口立足工作实际,拓展职能外延,以“亲民、利民、便民、为民”为服务宗旨,以“规范、务实、便捷、高效”为工作目标,以疏通堵点、化解难点、治理痛点为出发点,以争创人民满意为落脚点,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提升公安户籍服务窗口形象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开设绿色通道
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对参军入伍、升学考试、乘车购票等急需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等事项的特殊群体,开设户口、身份证办理“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错时受理、优先受理、优先上传、优先制证及临时身份证明等服务,满足群众“办证方便、手续简化、等时短暂、取证快捷”的要求。户籍业务窗口全面公布服务电话、开展电话咨询、实行预约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措施,户籍民警通过预约可提前上班、延时下班,为正常工作日期间不方便办理户籍业务的学生、务工人员、工作人员等群体办理相关户籍业务,切实解决了群众在非工作时间急需办理户籍业务这一难点问题,全面提升了群众对公安户政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特别是专门针对中考高考学生制定非工作时间受理户籍业务方案,安排户籍民警非工作时间合理值守,为急需补办身份证考生提供身份证绿色通道和临时居民身份证“立等可取”服务。2021年,全州各户籍服务窗口通过绿色通道,共为群众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15862张、临时身份证2239张。
聚焦“急难愁盼”
设置特殊窗口为群众办实事
全州户籍窗口均在醒目位置张贴“老、弱、病、残、孕”优先办理提示标识,最大程度地服务群众。同时,推出一系列服务举措,对居住在偏远地区和行动不便的群体开通委托亲属代办和上门办证、送证上门、身份证邮寄服务措施;对现场办理业务的提供人工引导服务,全程咨询陪办等帮助,协助使用自助采集、自助办证设备,针对部分群体无手机支付条件或无银行卡的情况,贴心提供现金支付转换服务,方便缴纳办证费用。2021年,全州各级户籍服务窗口累计为“老、弱、病、残、孕”群体上门服务、办证、送证、采集信息3621人次,受理身份证邮寄服务14976余次,现场提供人工引导服务1007人次、代缴服务37人。
破解“落户难”
实行城镇户口“零门槛”落户政策
按照全国、全省户籍制度改革精神,根据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全面放开全州所有城市(城镇)落户限制,不设置任何条件,实现城市、城镇落户“零门槛”,申请落户不受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就业、参加城镇社保、居住年限等条件限制,均可在常住地城市(城镇)申请落户,实现了人口户籍的自由迁移。2021年全州累计通过“零门槛”落户6864人。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持续压缩户籍业务办理时限
严格各项户籍审批业务办理工作,持续压缩户籍业务办理时限,“姓名变更”办理时限压缩为5个工作日,“性别变更”办理时限压缩为10个工作日,“市外户口迁移”办理时限压缩为10个工作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格执行高频事项“省内通办”业务,对无犯罪记录证明等证明类事项在互联网“甘肃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办理的同时,全面开展省内通办,群众可以就近在居住地派出所出具无犯罪记录等证明类事项,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将州内户口迁入审核权限、临时身份证办理业务下放至各基层派出所,州内户口迁移由派出所对符合迁入条件的申请人直接审核办理,通过简化核准手续,缩短业务受理时限,提升办事效率,进一步为辖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021年,全州公安机关户籍窗口办理省内户口迁移网上“一站式”业务5224人次,跨省户口迁移网上“一站式”业务23人次,办理异地身份证业务4237人次,通过互联网办理身份证丢失补领业务412人次,出具临时身份证明1016人次,无犯罪记录证明12159人次,受益群众近1360人,为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目标,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户籍业务关系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位群众,全州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将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户籍窗口工作的根本标准,扎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人民群众从办理户籍业务中感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