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千村行·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水美之乡的松树村

2021-12-31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赵怀斌 刘刚林  浏览量:1910

走进乡村建设示范村575.png

记者 赵怀斌 刘刚林

寒冬时节,天气骤然变冷,而和政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依旧高涨,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近日,记者在卜家庄乡松树村村委会,正赶上乡党委书记鲜春东、村党支部书记马涛等谋划松树村如何实施乡村振兴,为“水美乡镇”做好引领示范。

续写山水好文章

2019年,松树村高质量实现了整村脱贫,2021年被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何做好乡村振兴?鲜春东告诉记者,松树村今后的发展,已放在全县乃至全州发展大格局中谋划。

太子山麓有一眼泉,流淌到卜家庄乡松树村,村民称它为“松树河”。20世纪60年代,在松树河上建起前进水库,现在水库虽不蓄水,但水库坝基依然坚固,松树村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围绕前进水库再利用,将发展旅游和养殖产业作为一项新内容,探索适合发展的新路子。

大古炮台是临夏地区一座重要的烽火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故事。“站得高看得远,漫一首‘花儿’是舒坦……”如今的大古炮台“花儿”山场,依旧吸引着四方游客。

围绕前进水库、大古炮台等,松树村不少群众已经为开发旅游资源做好了餐饮服务等准备,新修的家园将成为旅游农家乐、茶院。

依托传统大优势

松树村有569户、3000多名东乡族群众,他们保留着善于养殖、热衷美食、敢于创业的优良传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和奖励下,村上在原有规模养殖户98家、羊存栏9302只、牛存栏779头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计划2022年新建占地100余亩的标准化养殖大棚基地一处,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完善产销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先后动员帮助40多户群众在酒泉武威等地搞养殖,效果很好,每年羊出栏达3万多只。

“从过去到现在,吃喝做得好不好,是松树村群众评价一个家的主要标准。为此,村民非常注重饮食制作,牛羊肉、油炸食品和家常饭,每一样都做得很精致。”马涛说,松树村有100多人在全国各地经营牛肉面馆等,300多人在餐饮行业务工。今年,村上准备举办美食培训班,帮助更多群众开牛肉面馆,从事美食产业。

松树村致富带头人马由苏等人经营着3家劳务公司,每年向东南沿海输送3000—4000名务工人员。近日,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动与马由苏联系对接,请他们返乡创业,为家乡多作贡献,让全乡的乡亲们通过有针对性地技能培训,实现高质量就业。

依托优势,松树村群众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增加收入。 

壮大特色新产业

特殊的地理环境,培育出了特色产业。这几年,松树村群众种植羌活、养殖梅花鹿,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夏天,松树村300多亩羌活生长旺盛,羌活花、羌活小蜜蜂、羌活鸡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秋天,到了羌活收获的季节,由于产量高、质量好,这里的羌活深受客商青睐。经营羌活种植销售的张玉清说:“这里是羌活最理想的生长地,我们的羌活成了国内市场的抢手货,被安徽亳州的客商全部收购,亩产纯收入超2万元。”如今,村里已做好2022年羌活种植计划。

2018年,4名返乡创业人员在村里引进试养了13只梅花鹿。如今,办起了养鹿场,梅花鹿发展到50多只。他们线上线下销售梅花鹿产品,经济效益很可观。村民们正在谋划扩大养殖规模,建立一个集观赏、销售为一体的养鹿场,用特色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马宇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