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茹萍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临夏市各行业各部门巧思妙引,以文化活动为抓手,以歌曲创作、非遗文化展示、艺术表演等多种形式,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注入“文化内核”,不断提升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让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以“声”为媒
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大美临夏,在河之州……河州河州,多么希望你能把我挽留”“多彩山山水水回答我,人到临夏不想走……河州岁月告诉我往事,这幸福来之不易……”
这是近日传唱度颇高的歌曲《在河之州》和《临夏你这样美丽》。歌曲中将大夏河的澎湃、八坊十三巷的古韵、紫斑牡丹的芬芳艳丽和临夏人民的热情好客,歌唱得淋漓尽致。歌曲不仅展示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更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临夏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风貌,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继《我家在临夏》后的又一张音乐名片。
非遗“搭台”
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连日来,临夏市妇联组织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在人民红园、茶马古市、八坊十三巷等地开展巾帼巧手展演活动,河州刺绣、掐丝珐琅、河州香包等引来市民的围观和称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广大妇女群众进行就业培训,引导和鼓励她们进一步转变传统思想、主动参与,提高技能水平、增加家庭收入,让更多拥有刺绣技艺的女性实现“守着娃、绣着花、养着家”的心愿,也让河州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文化惠民
打造流动的“党史课”
“临夏好,最忆是红园。”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人民红园,在升级改造后,变得愈发热闹了。挑扁担卖酿皮的大叔、钉碗匠等民俗文化相继出现在红园,把属于过去的民俗技艺“搬”到红园这座陪伴四代临夏人共同成长的人民公园,不仅勾起了无数临夏人儿时的回忆,还潜移默化地让新一代青少年了解民俗文化。与此同时,直观诠释临夏市“魅力花都·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实景剧、歌舞剧、诗朗诵等表演在红园相继上演。首部舞台实景剧《大梦河州》更是以穿越的手法讲述了临夏市的文化内涵、历史脉络及发展足迹,展示了大禹治水及河州紫斑牡丹的故事。这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活动,俨然成了一节节流动的“党史课”。
临夏市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忠实记录时代进步的足音,生动刻画人民群众追梦、筑梦、圆梦的伟大实践,使大家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加深了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对党的宗旨理念的感悟,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编辑:马宇 责任编辑: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