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千村行·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纳沟村——小山村的美丽变形记

2021-05-25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刘刚林  浏览量:1166

1621913206537110.png

记者 刘刚林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我州确定了100个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打造,一场新时代的乡村巨变悄然发生在这些村。为了凝聚全州上下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的强大正能量,展示我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探索、新经验、新成效、新亮点,总结提炼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模式,从即日起在《记者千村行·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栏目,刊登记者来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线的报道,敬请垂注!

0a7dffe9-9744-4545-8a37-912fb5bfea34.jpg.jpg

风景秀丽的纳沟村。

无人机从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边起飞,从镜头可见,远处太子山云雾缭绕,风光旖旎;近处草木葱茏茂盛,一栋栋红顶白墙的民居点缀其中,整个村子安静地躺在这青山绿水间……5月19日,记者走进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时,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图透过显示器慢慢升起。

坐落在太子山下的纳沟村,是一个有上千人的村子,过去因交通不便,没有致富产业,导致经济落后,村民生活贫困。可短短几年时间,这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村民们依靠旅游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纳沟村的巨变,源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源于示范引领,源于产业发展。近年来,这个小山村依托优势资源,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指引,以“产、村、人”融合为路径,立足依山而建、伴林而居的生态特色,积极培育富民产业,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家园,凝心聚力走活乡村振兴发展大棋局。

沿着花草相伴的村道漫步在村庄,亭台水榭,环境清幽,空气带着淡淡的清香,俨然是一个“天然氧吧”。

“快进来,坐下歇一会,喝个盖碗茶。”在村子深处草长沟景区内的“莲花农家院”,男主人贾存兵一见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村上发展旅游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这两年,还给我们办酒店管理培训班,帮助我们规范化管理和经营农家院,现在,每逢双休日,电话不断,许多人打电话订桌,有时候客人来了都没地方坐。”贾存兵说。

放在几年前,这般“甜蜜的烦恼”,贾存兵想都不敢想。

以前,因为村穷家穷,贾存兵一直在外打工。“我们村以前很穷,大部分人除了种地,再没有其他收入。”贾存兵告诉记者。

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是启动纳沟村嬗变的一把钥匙。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2018年,康乐县依托草长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把纳沟村作为旅游扶贫示范点来打造。

该县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路、环境整治、危旧房改造……目前,该景区已建成人工湖、儿童游乐园、木栈道、采摘园、乡村舞台等。由此,纳沟村开启了美丽乡村新画卷。

b1ff0fd3-4b2f-425e-9f2a-2f36f4c8b4eb.jpg.jpg

游客乘坐观光车游览纳沟村美丽景色。

村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贾存兵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决定回乡创业。依靠政府补助和自筹资金,他投资10万元办起了农家乐。“现在好了,不用外出打工,可以陪着老人、孩子,靠这个农家院,一年就能收入10多万元。”看着门前一辆辆满载游客的旅游观光车,贾存兵的喜悦溢于言表。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纳沟村依托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争取政策支持,引导外地返乡人员在村里创业,激励他们到家乡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经过举办烹饪、电焊、种植等各类培训班,很多人掌握了一技之长。村里已经开办了19家农家乐,从业人员达100多人。”纳沟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艳说,该村还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目前效益都很好。

贾存兵的父亲贾生义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在纳沟村生活了一辈子。说起村里的变化时,他感慨道:“以前,草长沟是一个烂泥窝,环境脏乱差,风一刮垃圾满天飞,亲戚朋友都不愿来串门,也没有幼儿园。这几年,家家的房子修好了,柏油路铺上了,幼儿园办起来了,挣钱的门路也多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幸福得很。”

通过一系列举措,纳沟村荣获了“全国森林乡村”称号,草长沟景区也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的纳沟村,眼波流转处,皆是风景,田园诗画尽在其间,令人向往。

生态乡村旅游正在赋予纳沟村发展新动力。如何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张玉艳说:“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村里把文化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遵国法、守村规、公共财、不可毁,邻里间、和为贵、相互帮、不添乱……在纳沟村,被精心修复的民居外墙上村规民约、文明语、文明画随处可见。“村规民约简单好记,说的也很实在。现在,村里人忙着挣钱,矛盾也少了,有时忘记路边放的东西,好几天都没人拿,我们村确实越来越好了。”贾生义说。

在纳沟村村委会旁边,一处建筑非常显眼,这是该村的村史馆。推门进去,馆内设置有“走进纳沟、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红色教育”4个版块,陈列着犁头、耙子、石磨、电视机、缝纫机、粮票等各种老旧物品,直观地展现了纳沟村的历史渊源、村情村史,风俗民情和发展变化。“这里凝聚着纳沟村的文化灵魂,不仅是记录脱贫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也是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更是体验民俗、党员教育的‘精品店’。”张玉艳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与纳沟村美丽蜕变同频共振的是该村“两委”班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干字当头、干在实处”的激情与热情。

去年以来,纳沟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康乐智慧党建平台,大力发展“党建+”,推进“四抓两整治”,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建立起了党组织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用实干托起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梦想。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纳沟村还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民法典》宣传,深入推进“三评一促”、脱贫之星创建工作,组建了纳沟村红白理事会,建成“纳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倡导群众参与村里事务的管理和移风易俗,逐渐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风尚。“以前大家穷,导致人心涣散,脱贫完成后,大家的素质越来越高了,精神面貌也好了,还积极参与村里各项工作。”张玉艳说,目前,纳沟村成功创建全国法治宣传示范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村。

乡村振兴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如今,伴随着新时代的号角,一首磅礴有力的乡村振兴交响曲,在纳沟村激扬响起,在砥砺奋进中,一幅产业兴、生态美、村容美、乡风美、生活美的新图景愈加清晰明朗。

编辑:山桦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