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河州史话

大夏川:大禹治水之地!他儿子以此地为名,建立夏王朝

2021-10-15 来源:陇史荟  记者:  浏览量:9477

       一条普通的河流,竟然和古老的远古传说有了关系。
  大夏川,为数不多以夏命名的地方。最新考证表明,这里曾经是夏部落活动的地方,大禹从此地走向东方。

1634262494326110.jpg

远眺大夏川

  深冬时节,我们来到广河县的大夏川,寻访神秘的大夏疑踪。

1 、大夏之水,和夏王朝有神秘联系

  一条普通的河流,冬日里它几近干涸,丝毫看不出,它是宽数百米的大河,更看不出它是曾滋养过夏部落的河流。
  出兰州,上高速,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广河。在广河县城我们会合了广河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马宝明,简单交流了下此行的目标和方向,就匆匆出发。
  冬日里寻访古遗迹,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能够轻松地翻山越岭,一目了然地看到遗迹全貌。不利的一面却是草枯树干,缺乏生机的大地,过于荒凉。
  出广河县城,跨过广通河,然后向西一路而行。广河地处黄土高原,和临洮县隔洮河相望,整个版图宛如一只奔兔,看不到大山,也看不到大水。这是一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土地。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广通河的流向相反。广通河是一条不算很长的河流,全长只有42公里,发源自太子山南麓的夏河县境内,然后流经和政,在广河境内汇入洮河。它也是广河境内的两条大河之一,另一条就是洮河。
  正是农闲时节,两三个小村一晃而过,村民们不慌不忙地劳作着。我们的目标是距离广河县城15里外的一座古城,当地史料记载,这座古城名叫大夏古城。夏是一个古老名字。早在四千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就是以夏命名的。建立夏王朝的人是启。启的父亲更有名,叫禹。大禹和他父亲以善于治水而闻名。不过两人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禹为了治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按《尚书·禹贡》记载,大禹不仅疏通过黄河,而且也治理了弱水(今天张掖黑河)、渭水。而在临夏地区境内,还有许多与大禹治水有关的传说和遗迹。大量民间传说认为,大禹出生于西戎,人们相信,他是羌族的一支。越来越多的考证,广通河就是远古时期的大夏河。

1634262558800787.jpg

积石峡,大禹曾在此导河

  有诸多的大禹治水传说,还有大夏河、大夏川、大夏古城名字的地方,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呢?

  沿河而行,顺着公路我们穿过广河县的阿力麻土乡乡,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下古城村。阿力麻土这个名字也很有点说头。据说,阿力麻土人的祖先,很久以前是从从西域迁移过来的。在东迁的过程中,弟兄三人分为三路。一人去了青海孟达天池落户,一人到了广河甘坪,一人就到了阿力麻土。最初这里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他们放飞了一只鹰,鹰落下的地方就是安营扎寨之地。果然,鹰落在了这里。人们在此挖窑洞定居。东乡语中把窑洞读作阿拉马。有一种说法是他们祖先最早是在阿拉木图,所以把这里也叫阿拉木图。还有一说,这里盛产水果,东乡人把果子叫做阿力麻,故有阿力麻土之名。

2 、大夏古城,至今留有遗迹  

多次到过大夏古城的马宝明,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带领我们沿着村子外的一条岔路,向山里而行。大约不到一里,山路边出现了一块石碑,石碑右前方,是山间的二级台地,向阳,积雪已经融化,将河川的景物尽收眼底。
  沿着山路,走上十几分钟后,左面的山顶出现了一座堡子。马宝明说,那就是大夏古城遗址的烽火台了。我们到了古堡前,才发现,这已经算不上城堡。
  这里山岭的二级台地的最高点,也是一个小山包,古堡就修筑在山顶的北面,充分利用了山顶平坦,三面断崖的地理优势,残存的这面堡墙,正好堵在路上,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防御系统。大体丈量了一下烽火台的长宽,残存的城墙高四五米,基础宽一米多,长30米左右。其他三面仅剩墙基了。看得出来,古堡不大。宽阔的大夏古城就在古堡的山脚下。
  站在古堡边的悬崖边,向山下远眺,山脚下就是大夏川了。这是个广袤的河川,也是广通河最为富庶的地方之一。农田中的苞谷秆尚未拉走,在农田中排成一队队,一行行,在午后的阳光下拉成长长的影子,树上的叶子早已脱落了,很是疏朗。失去遮蔽的田野,一目了然。
  最为显眼的标志就是上下两个古城村之间,有一个很显眼的深沟,看上去沟不深,但是比较宽,沟边上还有人们行走的小路。这个大沟将完整的大地分成了两个方块。这也是上下古城的分界线。

1634262632191350.jpg

大夏古城边地层中的遗骨

  给我们带路的马忠元是阿力麻土乡古城村的支部书记,也是遗址的保护员。他给我们讲述了有关古城的情况。
  川里原先有两个古城,人们把它们叫做上下古城。下古城非常大,占地有几十亩。以前,广通河水势汹涌,四处漫漶,宽达数百米,为古城提供天然的防护。上古城则在今天阿力麻土乡政府一带,文革前古城还存在,城门高大,上有二层城楼,有下马石。上下古城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两三百米,而我们看到的大沟就将古城分割成了两部分。人们怀疑,大沟原先应该是古城的护城河。在一排树木的附近则是古城的马巷,骑兵们用来训练的地方。
  这些信息,似乎透露出古城的不同寻常之处。山上,山下,三座城池互相呼应,有护城河隔阻敌军,有马巷用来训练士卒,可见这是一座不同寻常的古城。

3、大夏之名,千年不绝,至今还有一个神秘传说

  更为神奇的地方还有,古城所在的小山上的土壤和古城周围山上的土壤不一样。古城周围山头的土壤是红色的砂砾岩,我们站在古城堡边就能看到周围山体上零星裸露出的红色土壤。而古城堡所在土壤却是纯白土。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何会如此呢?
  按照民间的说法,古城堡所在的山包名叫棺木山。据说,山的形状一头大一头小,如同一个棺木。人们传说成吉思汗的三女儿埋在此地,还说,这里埋藏着八缸金子、八缸银子。广河八景中有个“棺木藏宝”的景致,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究竟有没有藏宝,谁也说不清楚了。但这座古城很有历史,却是毫无问题的。
  当地县志记载,阿力麻土乡古城村就是大夏县县城所在的地方,分为上古城(西)与下古城(东)。这座古城东起寺沟桥,西至赵家桥,长600米,宽600米,总面积有36万平方米。县志中说,“下古城”其实就是夏古城。这里作为大夏郡县的所在地,从西汉至唐代,断断续续,一直存在。下古城消亡后,建立上古城。上古城起自巴家沟,至赵家沟,长1200米,宽600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以前人们在古城内的农田中拾到汉瓦及宋代陶片,在城东寺沟至贾家村一带,曾出土过汉代砖瓦和五铢钱等。
  这个依山傍水的位置,无疑也是修建城池的绝佳之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北却匈奴,西逐诸羌。汉朝先后在今临夏州境内先后设置了枹罕县、允吾县、河关县。后来又从枹罕县分置出白石县和大夏县,属陇西郡。这就大夏县的来历。依据《广河县志》记载,这个古城就是大夏古城所在的位置。
  曾主编过《临夏史话》等多部著作的马志勇,长期致力于临夏史地研究,近年主持编辑《临夏大辞典》,曾对这座古城进行过考察。他认为:究其名称的来源,人们认为,汉代对郡县的命名有按照当地的流传名称命名。这里之所以得名大夏县,也和这里的大夏这一古老地名有关。

微信图片_20211015094329.jpg

四千年前彩陶中的先民形象

  人们确信,这个大夏县和夏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经注》中说,大夏县“县有禹庙,禹所出也”。可见,这里就是大禹出生和生长的地方。
  事情是否就是如此呢?

4、探寻夏王朝来源之谜

  《三字经》中说:“夏传子,家天下。”在距今大约4100年时,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启,夏王朝自此开始。
  古人命名多是依据先辈们起源地为名称。夏王朝之所以取名“夏”,是何缘故呢?这个夏是从何而来呢。
  这就要从禹说起。历史上往往“尧、舜、禹”并称,他们是禅让制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
  临夏在历史上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在一万五千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先后有羌、戎、狄、羯、匈奴、鲜卑、吐谷浑、吐蕃等民族居住。
  人们认为禹出自西羌,有不少的资料证实这一点。《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禹兴于西羌。”《水经注》河水二中有解释说,禹长于陇西大夏县。《太平御览》记载:“伯禹夏后氏,娰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人)也。”最早的西羌,是生活在赐支河和湟河、洮河之间的游牧民族。《括地志》云:“临洮郡即今洮州,亦古西羌之地。”
  禹以治水而闻名。《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马志勇认为:积石就是指小积石山,系祁连山延伸部分,在临夏州西界中南段自南而北走向。至今在积石峡等地留有许多大禹导河传说的遗迹,如禹王石、大禹斩蛟崖、骆驼石、天下第一石崖。广河县古城村有大禹庙,临夏县的北塬三角有大禹庙、禹王庄,积石山有大禹庙。这些遗迹遗存说明,大禹和这块土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史记·夏本纪》记载,由于禹治水之功,被推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建号“夏后”。十余年后东巡时生病,益曾主持国政三年,后来让位于禹子启。启继承其位,建都于阳城等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

1634262780333575.jpg

大夏古城遗址

  人们对大禹功绩不忘,历史上曾有过五个大夏政权,分别是夏王朝、葱岭以西的大夏国、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党项人李元昊建立的夏政权史称西夏、明末农民起义军领秀明玉珍建立的夏政权。
  夏王朝的“夏”字,很可能就是从“大夏”和“夏水”引去的。故先有“大夏”,后有夏朝。在古代以故乡为封号是常见的现象,如司马懿为河内温县人,属春秋时晋地,故而号晋。赵匡胤曾被封宋州节度使,所以国号称“宋”。
  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以广河齐家坪命名的齐家文化,其出现在4200年前,和夏王朝出现的似乎有着时间的关联。

1634262809298780.jpg

广河古民居

  夏是古老的名称,华夏民族也与夏有直接关系。年代久远,史料缺乏,人们只能作出种种推断,但无论如何,禹和甘肃临夏广河等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
  延伸阅读
  河川,先民成长的摇篮甘肃知名的
  川是两山之间,河流穿过的平地,且平整开阔,宜耕宜牧。
  细细考究,甘肃以川命名的地方,多在黄河以东,而河西走廊以川命名的地方相对比较少。值得注意的是以川为名的地名,在陇东黄土高原呈密集状态出现。为何?
  川必定在两山之间,河西走廊沙漠戈壁纵横,一望无际,到处都是川。陇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尤其子午岭一带,山高林密,以川为名的地名更多。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说:凡天下之地埶,两山之闲,必有川焉。川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宝,也是先民们发展壮大的摇篮。
  远古时期,先民们常常将家园选择在河川的向阳之地。依山傍水,取水渔猎方便,背靠高山,可避免洪水袭击,且能狩猎耕作。在不具备大规模开山修路的时代,河流是最便捷的通道。沿着河谷而行,既不用担心迷路,也不用担心水源,还能捕鱼补给。至今,在河谷地带多能看到先民留下的古道遗迹。
  大地湾、马家窑、齐家这些文化遗址,无不是在河谷边出现。可以说,河川是先民成长的摇篮。

微信图片_20211015094338.jpg

  甘肃知名的以川命名的地方
  风景优美达川

  西固达川在湟水、大通河、黄河三水交汇处。人们称为三江口,这一带的河面平缓开阔,芦苇蒲草摇曳多姿,一年四季都有野鸭在这里成群游弋,风景迷人。
  秦直道穿过大小凤川
  大小凤川位于华池县东部子午岭深处,也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这里是军民大生产基地。古代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从这里经过。
  杏花闻名陇上唐汪川
  位于洮河下游谷地,境内群山环拱,川原开阔,地势平坦,地形两头大、中间小,犹如一只宝葫芦。久负盛名的“唐汪大接杏”是此地一宝,闻名陇上。人们曾说“丝绸古道河湟口,陇上杏花第一村”。
  形如太极半个川
  半个川又名胖个川,地处永靖刘家峡镇,黄河在此划了“S”,也叫太极川。黄河出刘家峡后,在两山间依次淤积的三个川。人们说是黄河穿过将川一劈两半,故叫半个川。河中太极岛面积1000多亩,芦苇成片,鸟类成群。
  现代新区秦王川
  兰州市周边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地势平坦,引大入秦工程给这里带来非常充足的水源。兰州新区建设日益高涨,这里正成为现代化新都市。
  伏羲划卦三阳川
  三阳川在天水市麦积区,有三个乡镇,12万人。这是由渭河与葫芦河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卦台山就坐落在三阳川中,传说伏羲曾在此,象天法地,顿悟八卦,故有卦台山之名。

1634262911748409.jpg

兰州的禹王碑

  告诉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川
  大自然是公平的,有高山就有峡谷,有月圆就有月缺,大地上有河就有山。在山河之间,就有了川。
  川是水流向泽海的象征
  川的本义是河流,象征水流的形状,向泽、海流动。这似乎也和大禹治水有点关系。这其实是说,川是贯川通流水的意思。《说文》中说,像水直达的形状。
  河流的不同部位有不同叫法
  源头叫川源,来自河川的祭品叫川尊,游泳渡河叫做川游;河口被叫做川口,川水则是江河之水的意思;川谷是河谷,川岗就是河畔的山岗。
  最大川无疑是四川

  宋代朝廷设置了西川路和川峡路,后将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人们就简称“四川路”,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四川”的“川”指平原,因而它是最大的川。
  藏羚羊尾上有川
  《山海经·北山经》:“伦山有兽如麋,其川在尾上。”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它就是藏羚羊。藏羚羊在高海拔地区奔跑如飞,是因为身体上有气囊,可以储存额外的氧气,给它在高原上飞奔的动力。恰好,藏羚羊的尾部就有一个“川”。人们把这种川视为“窍”。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