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即忍冬花,又名双花、二花、银花,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陶弘景日:“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因花初开时,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其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金银花作为观赏蔽荫植物在我州居民庭院有栽培。临夏还分布有盘叶忍冬(又名叶藏花),其干燥花蕾在甘肃称“土金花”,混作“金银花”药用。另,金银花的茎枝又名忍冬滕、金银滕,亦可入药。
金银花味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
我州永靖、东乡、临夏县近年栽种的主要是源自山东,属《中国药典》收载的金银花品种。其特点是产量高,花蕾不易开放,采摘时间长,收益好。
现代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免疫调节,保肝降脂等作用。临床用于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痢,肠炎,高血脂症,传染性肝炎,皮肤感染和放化疗口干症等。是国家批准用于新冠肺炎轻症治疗用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的主药之一。
金银花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脾胃虚寒及疮疡属阴症者慎服。
金银花栽培多采用扦插繁殖,亦可用压条、分株及种子繁殖,一般第三年进入盛花期。待花蕾上部膨大,由绿变白,尚未开放时分批采摘,立即晾干或烘干(大量种植以烘干为主),防止霉变,晾干时少翻动以防花色发黑。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