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千村行·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后古村——合作社:奏响富民增收曲

2021-09-28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马琼洁  浏览量:1859

1630312077419812.jpg

1633262369840040.png

记者 马琼洁

在临夏市枹罕镇后杨村致富带头人马五德的养殖大棚里,100多头“西门塔尔”育肥牛正等待饲养员投放饲草。看着满圈肥壮的肉牛,马五德心里盘算着怎样扩大养殖规模。

后杨村位于枹罕镇南部,该镇在制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时,决定以发展养殖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农增收。一副产业兴、乡村美、百姓乐的美丽画卷正在后杨村徐徐展开。

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马五德选择了在家乡创业,他不想丢掉自己的老本行,打算继续搞养殖。

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养殖技术,除了饲养,他还不断扩大销售渠道,在市区开了3家销售门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马五德不光自己发展起来了,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17年3月,他创办了全村规模最大的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以牛羊饲养、销售、技术指导为主,吸纳带动周边15户60多名群众入股参与分红。

合作社牛出栏量最多时达到一年300头,加上市区的销售门店,带动村上2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左右。

“现在的大棚已经不能满足养殖发展的需求,希望村上能帮助协调加快土地流转,再建一个牛棚,这样就可以吸纳更多群众就业。”谈起合作社的发展,马五德坦言道。

和马五德一样,同村村民李永平创办的永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成为村上不少村民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早在5年前,李永平将村上一家转型的建材厂盘了下来,生产销售琉璃瓦。2018年,他又成立永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

去年,合作社的90头牦牛一出栏,挣了20多万元,村民们尝到了合作社带来的甜头。现如今,棚里60头黄牛在李永平的精心饲养下膘肥体壮,只盼明年出栏能卖个好价钱。

“合作社帮助不少村民解决了就近务工,装卸琉璃瓦也需要一些工人,我希望能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更多村民一起致富。”李永平介绍说。

如今,马五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永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入股分红成为后杨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带动了数十户群众增加收入。

目前,全村有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为发展养殖的群众提供了技术支持,减小了养殖风险,保障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

“下一步,后杨村要依靠王坪和江牌村的旅游资源、街子村西瓜采摘基地,在中心路靠兰郎路边创建水果、蔬菜采摘体验基地,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同时,还要下力气提升村容村貌,计划在村中心路两边墙体做整体美化,村道及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打造文化长廊。”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建利告诉记者。

后杨村党支部和群众紧密团结,拧成一股绳,全村也有更长远的规划。“合作社是个利益共同体,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以抱团发展模式真正让村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王建利如是说。

编辑:山桦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