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消费指南

黄 芪

2021-09-24 来源: 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  浏览量:26999

24d6f02c-8561-4636-b557-242ce886acc7.jpg.jpg

b1a5c3e7-63a4-4e4b-85eb-edcc22c4e606.jpg.jpg

本品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黄芪原为黄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称其“补药之长(zhang)”。

黄芪是甘肃五大道地药材之一。膜荚黄芪在我州野生分布,蒙古黄芪为种植品种。我州境内还分布有多序岩黄芪(药材名:红芪),与黄芪性味功效、主治基本相同,药理作用相似,在西北地区常将红芪代替黄芪使用。

黄芪味甘、温,归肺、脾经。具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之功效。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如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脱肛、子宫下垂、自汗盗汗、水肿、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机体衰老,改善心脑血液循环,调节呼吸,保肝护肾及降糖、抗疲劳、抗辐射、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炎、加强学习记忆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黄芪配当归治血虚诸证;配山药治消渴浮肿;配防风治表虚自汗,易感冒者;配茯苓治气虚水肿、出汗、小便短少;配浮小麦治卫表虚弱,自汗或兼盗汗者;配党参、升麻、柴胡治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下垂;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治中风后半身不遂而气虚脉弱之症。

黄芪用量9g-30g,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或熬膏。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补气宜炙用;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宜生用。

食疗方:①黄芪炖乌骨鸡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痛经;或病后身体虚弱。②黄芪加赤小豆、砂仁、生姜与鲤鱼炖汤(黄芪鲤鱼汤)治肾病综合征。

黄芪生长适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忌酷热,怕涝,适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忌连作。我州永靖、积石山等县均有大量种植。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