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结构调整看临夏

那一方羌活田 ——和政县卜家庄乡卜家庄村见闻

2021-07-05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赵怀斌  浏览量:843

那一方羌活田

——和政县卜家庄乡卜家庄村见闻

民族日报记者   赵怀斌



仲夏,和政县卜家庄乡卜家庄村别有一番景色,州农科院试验示范田的500亩羌活,生长旺盛,羌活田里“羌活人”、羌活花、羌活小蜜蜂、羌活鸡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7月2日,记者走进羌活田,了解“羌活人”的故事。张玉清、石志强是这500亩羌活田的主人,他们创立了卜家庄玉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天,张玉清在羌活梯田里忙碌着,时而检查羌活长势,时而指导工人劳动;石志强则开着兰驼运肥、运水,或驾驶小客货车运输工人和生产工具……

谁也想不到这两个精力充沛的人,已是年过花甲的退休工人。张玉清少小离家,到外地打工,2013年回到家乡,他看到曾经的良田有些因产值低下就被撂荒,这一幕使他心里非常难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好工友石志强到天祝县好友刘兴发家做客,看到当地大面积的羌活田,了解到种羌活比种小麦、玉米产值高得多,并且当地的气候和卜家庄村很相似,于是与石志强相约回到卜家庄村试种羌活。

07ce9327-5fce-41dc-b8dd-6f9705c79add.jpg.jpg

据了解,从2016年至今,短短5年多时间,玉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羌活面积从50亩扩大到500亩。2019年收获30亩,2020年收获50亩,今年预计至少收获100亩。该合作社所产的羌活质量优良,成了国内市场的抢手货,被安徽亳州最大羌活客商全部收购,亩产纯收入超2万元。

张玉清和石志强曾是车床工人,对农业生产一窍不通,农业技术全靠州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杨希文带领的科研团队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张玉清风趣地说:“以前,我们两人都没见过羌活,更别说种植,刚开始种羌活,有种‘张飞拿起了绣花针’的尴尬情形,多亏农科院技术人员的帮助,让我们种植的羌活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张玉清、石志强两人非常重视农业科技,正是这样,从2020年开始,按照州农科院技术人员的建议,两人在羌活田里养起了鸡和蜜蜂,200多只纯天然饲料的鸡,上千斤纯羌活花的蜂蜜,让他们有了附加收入。

羌活田里还有很多卜家庄的村民,他们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又在这里打工挣钱。村民张成虎说:“一年下来,合作社要给村里付出近40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和劳务费,这样一来,估计张玉清和石志强的收入也没有多少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玉清、石志强的退休工资都在6000元以上,他们的孩子也都有工作。当记者问起为什么这么做时,张玉清、石志强说出了心里话。

张玉清告诉记者:“几十年来,我听惯了机器的轰鸣声,使惯了钢钎、铁锤,退休后,就想体验一下田园生活。我们种植成功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参观学习,发展中药材种植,振兴富民产业,这个活我们想一直要做下去。”

石志强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在退休之年,做对群众有利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我们要把羌活种植得更多,让当地群众获得更多的收入。”

张玉清和石志强朴素的话语在羌活田里流淌,采访结束,回首再看那一方羌活田充满生机,十分美丽!

编辑: 责任编辑:王芳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