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姝
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临夏大地上铺展。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州乡村振兴局自成立以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聚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乡村振兴“五大任务”,扎实推进防止返贫、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各项任务,持续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巩固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
夏秋之交,临夏广袤的田野、整洁秀美的村庄处处涌动丰收的喜悦。
自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我州按照中央和省上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动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做好政策、产业、机制、工作等多方面衔接,确保脱贫村和脱贫人口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州乡村振兴局制定出台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细则,建立了“村有监测员、乡有复查员、县有审核员”的防贫监测体系和“户申请、村申报、乡复查、县审核”的工作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同时,继续推行领导包抓机制,保持现有州县乡村帮扶关系总体稳定,实行动态调整,按照“调回一人、补充一人”的原则,实现了驻村工作队伍稳定、工作不停、力量不减。
此外,精准施策还体现在满足群众信贷需求上。远在北京的临夏县黄泥湾镇黄泥湾村村民马哈克,利用创业担保贷款装修扩大了他的牛肉拉面馆,而且用上了“临夏牛肉面”的牌子,生意越来越红火;东乡县关卜乡草滩村村民刘忠华的养殖业发展贷款刚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去购买育肥、能繁母牛,加快创业步伐。
对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信贷需求开展全面摸排,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做到“应贷尽贷”,这一举措,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产业升级 筑牢发展之基
今年3月,一份份玫瑰花订单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发往临夏县百益(中荷)国际鲜花港销售部。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工人们采摘、分拣、包装,将一辆辆满载鲜花的小车推向车间外的货车。“我们的鲜花从3月1日开始上市,到目前为止,共销售鲜切玫瑰花600多万支,销售额在1800万元以上,带动了周边40多名群众就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继续扩大规模,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临夏县派驻百益(中荷)国际鲜花港科技特派员唐虎明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州乡村振兴局积极挖掘乡镇、村社优势,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具有临夏特色的多元产业发展之路。
——变“草包庄稼”为“铁杆庄稼”。我州坚持用办工业的思维搞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引培和农特产品加工,建成食用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金银花藜麦产业园等多个农业园区。同时,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奖补和示范带动,引导群众在农业生产上换脑筋、换思路、换方式。截至目前,完成食用菌、高原夏菜、林果花卉、中药材、藜麦等特色种植170万亩。
——变“传统农民”为“产业工人”。今年以来,抢抓冬春农闲和部分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精准发力、因人施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截止8月20日,全州开展培训班1574期,覆盖牛肉拉面、中式烹调、特色面点、挖掘机、食用菌种植、美容美发、焊工等52个工种,累计培训118931人,输转城乡劳动力54.83万人,累计建成乡村就业帮扶车间329个,吸纳就业12727人。
——变“贫困乡村”为“旅游强村”。把乡村旅游嵌入全域全季旅游的大局中谋划布局,在主要景区景点周边、旅游大通道沿线选择一批自然生态优、基础条件好的乡村精心打造,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让这些小山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拓展增收渠道、改变乡村面貌、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人气飙升的打卡地。
内外兼修 打造美丽乡村
走进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康乐县莲麓镇足古川村,一条旅游专道穿村而过,古朴民宅镶嵌在绿树环绕、流水潺潺的美丽画图中,侧耳倾听,林间鸟鸣声声,菜园与花园渲染着农家风味。据村副主任杨桐介绍,村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美化工作,动员群众拆除破烂闲置房、整修旧房、清淤去杂,同时在房屋周边种植花草,美化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足古川村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临夏精神,深入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好公婆”“好儿媳”“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和移风易俗,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带动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像足古川村这样内外兼修的示范村还有很多。今年以来,我州依托优势资源,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指引,坚持因地制宜、城乡融合、统筹协调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建设方案,以创建2个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县、5个省级示范乡(镇)、32个省级示范村为重点,整合各类资金,积极培育富民产业,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动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和乡村风貌改造,全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家园,凝心聚力走活乡村振兴发展大棋局。
乡村就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今年以来,我州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乡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散发出无穷魅力,呈现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新图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我州的农村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未来可期。
编辑: 山桦 责任编辑: 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