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千村行·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东干村——水光潋滟“小洱海”

2021-08-26 来源: 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 赵好飞  浏览量:1265

图片.png

1629972983979430.png

记者 赵好飞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水面如玉。走进东乡县河滩镇东干村东干码头,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船只荡漾、水气弥漫,一幅自然山水画徐徐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东干码头作为临夏的一个“宝藏地”深受州内外游客喜爱。尤其今年春节前后,码头美景“霸屏”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多个网络平台,成为游客们乘舟戏水观鸥、欣赏高峡平湖美景、拍照留影的网红打卡地,戏称为“临夏洱海”。

fb825116-f8b9-45d2-8d79-b803ece119ad.jpg.jpg

东干码头岸边

“趁着孩子还没开学,我带家人一起来看看‘临夏洱海’。在丰水期时来过一次,那时两边沙地被水面覆盖,柳树立在水中央,几只小船漂浮着,水面清澈宽阔,景色特别美。这次来又是另外一种美,两边的沙地长满了水草,我刚在那里给孩子们拍了不少照片……”游客张兰英从临夏县带着父母孩子来到东干码头游玩。

近年来,东干村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子,组建东干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依托东干码头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水库自然风光旅游、有机蔬果采摘园”旅游品牌,积极动员群众发展种植油桃、核桃、葡萄、樱桃等经济作物,沿库区水位线种植油葵、百日草、八瓣梅等花卉,打造有机蔬菜采摘、水果采摘、花卉观光为一体的乡村自然风光旅游项目,目前已经形成初步规模,年接待量近10万人次。

发展旅游关键要做好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东干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拆危治乱、全域无垃圾治理、乡村振兴相结合。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旱厕改造320户,暖棚圈舍123座,庭院硬化237户,拆除残垣断壁650米,新建小花栏700米,累计在折达路、村道、房前屋后栽植花草7.2亩。

“东干村消除了村社巷道脏乱差,统筹实施了旱厕改造、暖棚圈舍、拆违治乱、电炕改造等项目,还在码头沿线设置了特色文化墙,草泥抹面保留古老传统建筑风格,同时,邀请北京专业设计公司设计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该村包村工作组组长宋占林介绍道。

纷至沓来的游客给东干村村民带来了商机,有些人在码头边摆起了小摊,除售卖饮料零食外还将自家的花椒、核桃等农产品推销出去;有些人则承包土地种植养殖相结合,办起了特色农家院,增收的同时为同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走进村民张文喜去年新建的特色农家院,路两旁的鲜花开得正艳,一个个别致的小包厢在花丛绿荫中显现,3个蔬菜大棚里种植着辣椒、西红柿、草莓等蔬果。新鲜的食材、幽静的环境吸引不少游客来此就餐,一天能招待十几桌客人。不仅如此,农家院还吸收了10名同村村民在此务工。

“以前,我在刘家峡当厨师,去年听说这里新开的农家乐工资高,大概2500元左右,离家又近,我就到这里打工。”厨师马一的勒斯告诉记者。

游客慕名而来的同时,东干村也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进入码头时,工作人员会细心查看游客健康码、行程码、测量体温,并耐心劝导游客戴口罩。农家院门口也抽调了服务员对进店游客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进行手部消毒。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如今的东干村,将青山绿水转化为群众更美好的生活图景,青山绿水、美丽村貌、和乐乡风成了“临夏洱海”边最美的风景。

编辑: 山桦 责任编辑: 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