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路上“好舵手”
——记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东乡县达板镇党委
见习记者 周俊清
洮河岸边,树木郁郁葱葱,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东乡县达板镇从贫困落后、收入较低的落后镇“蜕变”为脱贫致富、产业兴旺的新城,这片热土能有如此大的变化,全靠有个“好舵手”。
在6月30日召开的全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达板镇荣获“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对达板镇党委努力付出的肯定。近年来,该镇党委按照党建引领强能力、产业培育促增收、稳定脱贫赢满意的思路,深度融合“抓党建最大政绩”和“抓扶贫最大任务”,筑牢一线战斗堡垒,培育壮大后续产业,带领群众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达板镇党委持续增强政治自觉、提升实践本领,完善党委书记统筹抓、分管领导督促抓、包村干部直接抓、村级书记具体抓的责任体系,确保了干有目标、抓有重点,个个有压力、人人有担子。
“由于身体缺陷,我干不了重活,一直感觉自己没啥用。自从搬到达板镇,搬迁安置工作组给我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一个月有2050元的工资后,再也没人小看我了。”从龙泉镇荒山村搬迁到达板镇的马阿英色说。
“我们时刻关注着每个家庭,谁家有困难就帮助谁,针对困难家庭的具体情况,在社区保洁和物管岗位安排了15名群众就业。”安置点工作人员马海山介绍说。
镇党委时刻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行动在一起,责任分配到人,工作规划落到实处,逐步推进中再夯实基,走好踏稳脱贫攻坚每一步。
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战斗堡垒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只有每一个党组织都健全而充满活力,整个党的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
近年来,达板镇党委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工作,顺利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班子结构明显优化,村(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幅提升。工作重心下移到村,攻坚力量聚集一线,在调度会上分析研判难点问题,推进重点工作;在村民知情大会讲政策、听民意、解难题,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科学制定“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逐村逐户补标提标,短板弱项全面补齐。一切工作到支部,干群同心闯新路,通过“支部+”模式,综合涵盖产业、就业、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依托自身优势,补齐劣势短板,倾力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从而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党建促脱贫 脱贫强党建
只有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每一面,才能切实了解群众需求。从易地搬迁到扶贫车间、从住房保障到全家脱贫,达板镇党委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党组织不仅凝聚人心,还为群众全方位规划致富方案,科学制定“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精准落实牛羊达标提升、餐饮劳务扶持奖补、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吸纳务工等各项惠民政策,多措并举稳定群众收入。为重新塑造新面貌,达板镇党委优化产业结构,注重产业培育,按照“四带六片区”的发展布局和“3+N”产业体系,全力服务保障沿洮河经济带、金银花产业园、藜麦产业园、冷链物流产业园等县上重点开发项目。
与此同时,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劳务输转、美食餐饮、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以扶贫车间、“五小产业”等为补充,户均实现两个以上的增收渠道。在达板镇党委的带领下,村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3200多元增加到2020年的7300多元。
青山不墨千秋画,洮河无弦万古琴,如今潮平两岸阔,脱贫致富靠党领。而今,达板镇已展露新颜,一座功能完善的新城正喷薄欲出。
编辑: 山桦 责任编辑: 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