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慧霞
泥泞小路变成宽阔大道,破旧危房变成漂亮农家,贫困山村变成美丽乡村……临夏大地上发生的这些变化,靠的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而落实政策靠的则是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体现半年工作绩效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上,我州财政收入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48亿元,占年初预算的54.4%,同比增长17.01%,增幅位居全省第六位。
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规模也在扩大,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4.94亿元,占变动预算的63.28%,同比增长0.52%,支出比重份额占全省第三位。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全州人民凝心聚力、攻艰克难的努力,也是全州财政系统更加积极有为落实财政政策的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州各级财政部门紧盯州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目标,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持依法理财,加强收入征管和支出管理,强化财政监管,积极争取资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财政增收:聚财有道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财政支持,对于我州这样一个经济总量小的地区而言,举力增加财政收入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今年以来,全州各级财政部门主动对接税务部门,在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的同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调查摸排,强化零散税收征管,依法依规加强非税收入征缴,做到应收尽收。
没有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支持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是财政工作的首要职责,也是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活水源头”。
促进经济发展、培植地方财源,项目建设是根本。今年上半年,全州各级财政部门以民生领域为重点,精心研究政策,及时筛选上报,多方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21年新增均衡性、民族地区、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达8.88亿元,占全省下达总量的11.5%,位居全省前列;新增政府债券资金35.8亿元,为推动全州重点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今年,我们向省发改委申报了专项债券项目311个,国家发改委审核反馈债券项目168个,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审核反馈专项债券项目102个。”州财政局负责人介绍道,“第二批专项债券已上报项目59个,概算总投资154.07亿元,申请债券规模50.35亿元,争取到债券额度40.5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债券发行前审核工作。”
6月13日开工建设的临康广高速公路项目,已被省上列入了第二批专项债券支持范围。该项目是州上确定的十大交通项目之一,主线起于临洮县洮阳镇木厂村高家堡,终至广河县蔡王家村,全长35.773公里,对于完善我州路网功能和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确保“钱袋子”里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州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定期督导调研各县市“三保”保障、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业担保贷款等方面工作,动态监督管理专项资金,加大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力度,并履行国资监管职能,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使其分配和管理公平、公正、透明。
民生保障:用财有效
民生暖色,折射发展成色。增进民生福祉,就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说起这些年临夏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变化,68岁的临夏市民马占福连连称赞:“原来家里有个病情重点的病人,第一时间就想着往兰州送,现在州上的医院环境、医生的技术都变好了,我们看病很方便。”
在临夏民生的各个领域,都渗透着财政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州财政系统全力保障重大民生政策落实和重点项目支出,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切实让群众充分享受财政的“阳光雨露”,各类民生支出完成138.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82%。
我州在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就业,卫生健康和文化旅游、体育、科技事业等方面分别支出了25.99亿元、21.62亿元、23.93亿元、2.88亿元,严格落实教育项目资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标准,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搭建全州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积极申报争取文化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群众生活越过越舒心。
民生大投入也获得了居民幸福的大回报,一张越织越密的民生保障网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扎牢兜底的“保障网”、填好教育的“答题卡”、全力建设“健康临夏”、实现群众“安居梦”,临夏城乡居民的“幸福度”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今年,我贷了15万元的创业贷款,扩大了养殖规模,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临夏县新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尕六说,他组织成立的合作社主要繁育和销售杜泊、萨福克等良种羊,给入股的77户群众分红4.62万元。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需要资金投入。像郭尕六这样真正想干事的农民,有了普惠金融政策的扶持,就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今年以来,全州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创业担保贷款投放,撬动金融机构资金,为创业就业人员和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同时,积极申报我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需求,确保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上半年,我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44亿元,担保基金注入1.89亿元,争取到贴息资金4.05亿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作为地区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需用足用好普惠金融扶持政策,破解乡村产业融资难题,探索实施财政金融联动政策措施,用活水引发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今年上半年,在中央省级衔接补助资金总量几乎没有增加且分配对象扩大到所有县区的情况下,省上共下达我州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3.05亿元,占全省资金总量的18%,规模居全省首位;全州37.03亿元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已支出21.1亿元,支出进度57%;积极争取济南市财政援助资金,目前各县市已到位资金4.92亿元。
朝着产业更强、乡村更美、群众更富的未来,我州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财政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州财政部门用小财政托起大民生,描绘出的是一幅“立足于财、服务于政、惠及于民”和谐画卷,铺就的是一条为民、惠民、助民的发展之路。
编辑:山桦 责任编辑: 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