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千村行·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上沟村——“羊”起致富的风帆

2021-08-04 来源:  记者: 马琼洁  浏览量:1191

图片.png

1628043796542102.png

记者 马琼洁

盛夏的艳阳照在康乐县虎关乡上沟村的大地上,村民马克德正忙着给自家的羊添加草料。看着羊群,他高兴地说:“靠养殖,日子才过得一天比一天踏实。”

早年间,马克德一直在养牛,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养牛成本高、见效慢,收入不理想,成了他致富路上的“拦路虎”。不甘贫困的他,积极向其他村民学习养殖经验,探索致富办法,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发现养羊比养牛投资成本低、收益更快,村上一部分养殖大户靠养羊赚了不少钱。2020年,他用积蓄一下子买了30只杜泊羊,转而开始养羊。第一次出栏20多只,挣了2万多元,这更加鼓足了他靠养羊增收致富的底气。

短短两年时间,马克德的羊棚里杜泊羊已发展到50多只,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现在的养殖可不像以前那么简单,还需要不断学习养殖技术和更新养殖技能。我隔三差五就到邻居家请教养殖方法,经过学习,羊的成活率、防病率高了很多,估计眼下出栏又能挣2至3万元。我现在只想踏踏实实养好羊,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加上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挣钱,一家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马克德高兴地说。

在村干部的帮助协调下,马克德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种培训,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抓住一切农闲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养羊技术,练就了扎实的养羊“基本功”。

守着满圈的羊只,马克德搞养殖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他说:“随着羊越来越多,饲养费用也就越大,限制了养殖场规模的扩张。我就在自家的13亩地里种上了饲草玉米,这样下来节省的养殖成本,可以用来扩大养殖规模。”马克德认为,要想长远发展,需大规模养殖,他想走专业养殖之路,和全村村民共同发展,增收致富。

“上沟村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产业,为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村上稳定现有玉米种植规模,并因地制宜种植适合本村气候环境的玉米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对具备养殖条件的农户动员种植饲草玉米,降低养殖成本,切实增加群众收入。”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告诉记者,根据村情实际,村上着力发展壮大养殖规模,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养殖牛1000头、羊1万只,力争实现产值1000万元。

上沟村家家户户增收致富离不开搞养殖,发展养殖产业帮村民们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也让村民们有了钱袋子鼓起来的真实获得感。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变单一的收入来源,丰富群众增收渠道,村上建成“科学管理、提质增效”仁用杏示范园2000亩,发展为上沟村仁用杏基地,并成立仁用杏种植产业合作社。同时,盘活村内撂荒、闲置土地,培育发展特色林果树500亩,成立林果产业合作社,进一步壮大种植规模。“村上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按照村级养殖、林果栽种和仁用杏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分别成立上沟村养殖产业合作社和上沟村种植产业合作社,实现产业发展、群众受益、村级富裕。”马建说。

编辑: 责任编辑: 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