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红星村:贫困群众成产业工人

2020-09-17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 马茹萍  浏览量:592

小康生活 栏目用图.jpg

温暖的回响.png

红星村:贫困群众成产业工人

记者 马茹萍

“哒哒哒哒……”缝纫机的声音环绕在扶贫车间周围,给安静的小村庄增添了活力,车间内女工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近日,记者来到广河县庄窠集镇红星村的西裕工贸扶贫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制作马甲、护肩、裤面等。

8aa34152-acbd-4162-adbb-65fb1608ff52.jpg.jpg

村民在扶贫车间上班

这个扶贫车间由厦门援建,吸纳村上有劳动能力且时间宽裕的妇女到这里打工,每人每月可以挣15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工资,既能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

“我已经在这儿工作两年了,缝纫机上的这些活我们本来就会,没啥难度,一个月挣个2000元不成问题。”正在制作马甲的罗白给也自信满满。

罗白给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以前农忙时节一家人就在家里种地,农闲时丈夫在县城附近打零工。2018年夏天,西裕工贸扶贫车间落户红星村,通过村上组织协调,她在这里开启了“上班”模式。

自扶贫车间创建以来,已吸纳村上5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车间实行计件制,群众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到车间干活,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家里有公婆和孩子,现在我不仅能照顾到家人,而且可以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在该村另一家制伞车间,村民马如给也高兴地对记者说。

这家制伞车间是2019年7月村上利用中央台办的帮扶资金修建的,现在每天平均有30个人在这里上班,建档立卡户还可以得到政府一个月400元的补助,加上工资,每人每月大概能收入1000-1500元。

扶贫车间的建立,实现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收入有保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信心更强了。

编辑: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