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甲村:养着牦牛奔小康
记者 郭慧霞
“很多人对我说,年纪大了要休息,我觉得自己才65岁,还能再多干几年。现在孩子们外出打工,我也不想闲着,养牛的活我干了这么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要养牦牛致富哩!”东乡县凤山乡陈二甲村村民陈二力说。
以前,陈二力和其他村民一样,主要圈养羊和西门塔尔牛。一次外出贩卖牛肉时,他无意间听说养牦牛有很多“优势”:牦牛抗病能力强、耐粗料、可放养可圈养、且出栏时间较短,肉、奶、皮、角等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他经过再三考虑,卖掉了家里剩余的几十只羊和十几头牛,开始着手准备牦牛养殖。之后他发现筹措的钱远远不够规模养殖,正在为资金发愁时,赶上了创业担保贷款的好政策。“我贷了10万元,钱一到账,就去青海买回了牦牛,半年就能出栏,一头牛能卖14000元左右。”陈二力高兴地说。
据包村组长唐国亨介绍,根据群众的发展愿望,村里做到应贷尽贷,今年为29户村民发放了275万元创业贷款,大多数人都用这笔钱买了牛和羊,发展养殖业。
村民马学海家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他自己在家养的9头牛就要出栏了,又能挣到一笔钱。
马学海养的3头牛都下了小牛犊,但他觉得圈里的牛还是有些少,就向村上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钱到账后,他立即买进了3头西门塔尔牛,这样就有了9头牛。
“最近牛肉价格好,我的这几头牛一定能卖个好价钱,除掉成本,每头牛估计有1万元左右的利润。”马学海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他说今年种了10亩地的玉米和苜蓿,就是专门用来饲养牛的。
在陈二甲村,像陈二力和马学海一样,靠勤劳脱贫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自力更生,用勤劳的双手奔跑在小康路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编辑: 责任编辑: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