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东乡白咀村:“光”与“农”的脱贫之约

2020-08-04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 王伟如 刘红红  浏览量:703

小康·脱贫.png

温暖的回响.png

“光”与“农”的脱贫之约

记者 王伟如 刘红红

“看到没有,这片空地上的光伏电板就是村民们的‘电存折’,晒着太阳挣着钱,你说美不美?”东乡县唐汪镇白咀村驻村联户长唐志明说起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时,竖起了大拇指。

去年10月份,白咀村开始建设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占地600亩,近300户群众入股,这个项目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说起以前的白咀村,唐志明深深叹了一口气说:“我们村有338户1358人,是非脱贫村。以前村民只能靠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过活,但人均耕地不到1亩,光靠种庄稼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我们村一直没有脱贫,就是因为没有集体经济。”

为解决这个问题,唐汪镇和白咀村的干部及驻村干部集思广益,四处考察学习,开会商议,最终根据白咀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决定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如今,光伏电板林立在白咀村的田野里、山梁间,与盛夏骄阳交相辉映、闪闪发亮。

只要光伏发电项目持续运转,村民脱贫、乡村振兴便指日可待。

“光伏方阵下面还可以种植蔬菜、水果、小麦等低杆作物,等形成规模后,电和农作物的收入都能到村民的口袋里。而且,现在还有公益性岗位,能招收吸纳26个人,村集体每年还从光伏收益中为他们支付2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工资,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同时,这个项目还有完备的后期维护,技术人员能在故障出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维修,我们也没有后顾之忧。”唐志明如实介绍。

从刚开始的不相信,到现在的积极参与,村民唐仲孝就是其中一个。几年前,唐仲孝为了摆脱贫穷,自己到嘉峪关承包土地,种植枸杞、棉花、瓜子等,虽然挣了些钱,但很辛苦,一直想回家乡发展。当他听说村里要建设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时,刚开始还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不相信光伏发电还能挣到钱。可他回家亲眼看到村里已建好的光伏板和大棚时,立马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真没想到我们村的光伏发电项目真的建成了,听说下面的大棚还可以种植蔬菜水果等,还可以到大棚打工挣钱,自己家里用电也有优惠呢,这么多的好处,我打算明年回家来发展。”唐仲孝难掩喜悦之情。

白咀村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相结合,使“光”与“农”碰出效益,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稳定收益,为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