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抱团”脱贫奔富路

2020-08-03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 闫改琴 梁永吉 靳林青  浏览量:672

小康·脱贫.png

“抱团”脱贫奔富路

记者 闫改琴 梁永吉 靳林青

朵朵紫色、白色的马铃薯花相继盛开在千亩田野上,一畦畦芦笋翠色欲滴,一个个南瓜挂满枝架,一株株向日葵散发出阵阵清香……夏末时节,骄阳似火,在临夏县北塬镇前石村莲生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里,几十名工人穿梭于碧绿菜田间,除草、清运,一派忙碌景象。

莲生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17年3月14日,位于临夏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是一家集林果种植、特色种植、绿色养殖、休闲观光和康养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019年12月被省农业农村厅命名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在临夏县北塬镇前石村及松树村流转土地2000多亩,入社农户810户,其中贫困户130多户,间接带动农户1200多户。

“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我深知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的道理,我要搞好专业合作社,帮乡亲们找准脱贫路子,挖穷根,摘穷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直以来,该社负责人韩莲生都把做大做强合作社,带领乡亲们致富当做自己的梦想。

韩莲生自小家境贫寒,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17岁时,他就开始在临夏市蔬菜市场贩运蔬菜,24岁,韩莲生开始承揽工程项目,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的工程干的风生水起。2017年,36岁的韩莲生经过多方考察,建起了莲生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现栽种啤特果树6.4万多株、软儿梨树3000株、油松5万多株,已初步形成“天然氧吧”;机械化种植脱毒马铃薯1800亩并全部实现高效节水滴管,种植药用芍药100亩、蒲公英50亩、乌龙头100亩、示范种植芦笋200亩,着力延长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果园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休闲农业,实现“农旅”融合发展,让更多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如今,合作社与临夏州伊客拉穆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马铃薯长期供销协议,产品远销四川、贵州、新疆等省区。 前石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但由于种植分散、管理粗放,经济收益很低。莲生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从农户手中统一流转土地,化“零”为“整”,优化种植品种,规模种植,让农民变身工人,实现了合作社盈利、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目标。

63岁的村民王学如家是贫困户。几年前,儿子发生事故,身体落下残疾,日子过得越来越苦。合作社成立后,韩莲生主动邀请王学如夫妻二人到合作社长期务工。

“我是按季度拿工资的,韩经理一天都没有拖欠过,一年至少要拿2.6万元,我老伴儿给合作社做饭,一天60元,一年下来也差不多2万元钱呢。我们老两口吃住都在合作社里,早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王学如感激地说。

“对啊,在合作社里打工,既能照顾到家,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65岁的王作秀接着说。王作秀家也是建档立卡户,儿子几年前就去世了,六十多岁的老两口带着两个孙子,家庭情况十分困难。

在莲生合作社里,像王学如、王作秀这样年龄偏大、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还有很多。合作社常年用工70人,其中贫困户30人,农忙季节用工120人,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每亩地实现土地收益910元,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收入达到20多万元,户均增收1.2万多元,实现了合作社和入社群众、困难群众的双赢。

“我们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互利、平等’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指导社员及群众科学种植,为社员提供机械设备、种子、化肥、农药、信息及技术指导等全方位配套服务,带领广大农民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争做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以后我们还要带领周边的各族群众共同致富。”韩莲生一直记得,几年来,合作社遇到资金短缺等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给予的很多扶持和帮助,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感恩党、跟党走,为经济社会发展献力的决心和信心。

火红的太阳照耀着马铃薯基地,工人们一边开心地聊着家常,一边忙碌着手中的活儿,一张张笑脸如阳光般灿烂,千亩马铃薯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编辑: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