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动陇原100年】14岁小红军舍身救幼童 会宁一家人世代替他“继续长征”

2021-07-19 来源:  记者: 白银日报记者 杨涛  浏览量:588

1626257433945356.jpg

14岁小红军舍身救幼童

会宁一家人世代替他“继续长征” 

白银日报记者  杨涛 

“继征”“续征”“长征”是会宁县魏氏三兄弟的名字,他们名字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长征早已结束,但是魏家人对14岁小红军战士的感恩之情延续至今。

无名小红军的油画.png

无名小红军油画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长李俊丰介绍,红军会宁会师期间,丢掉会宁县城的国民党军队并不甘心失败,不断从兰州调来飞机轮番轰炸小城,企图夺回会宁县城。

1936年10月9日上午,风和日丽,会宁城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街道上到处飘扬着红旗,南门上还搭起了张贴“欢迎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标语的简易彩门。几个小红军战士在街上一边哼着刚刚学会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合歌》,一边刷贴着标语。

住在会宁县城东关的魏鸿儒像往常一样,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魏煜前往设在邢家台子邢家大院里的红军总司令部。魏鸿儒是会宁城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红军攻占会宁城后,他主动来到总司令部,帮助小红军战士抄写文件、撰写公告、书写宣传标语。

魏煜已经跟几个小战士混熟了,在他们身边跑来跑去,欢快的笑声不绝于耳。

大约10点左右,魏煜和贴标语的小红军战士们来到离县城西门不远的一条街上,忽然从远处传来了轰隆隆的敌机声,小红军扬起手大声喊叫:“快躲开!飞机要投炸弹了!”街上的群众听到喊声,立即散开,隐蔽起来。可是年幼的魏煜还在街头玩耍,敌机的炸弹已经呼啸而来,落在了街头。就在万分危急之时,一位小红军战士飞身而出,将小魏煜扑倒在地,护在了身下。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一阵硝烟过后,小魏煜得救了,小红军战士却倒在了血泊之中。小魏煜哇哇大哭,他的右手手指被炸掉了两根。朱德总司令闻讯赶来,小红军战士却永远闭上了双眼。朱德总司令悲痛地说:“他是我的小老乡,今年才14岁,12岁就参加了红军,一家人都为了革命牺牲了,他可是家里的独苗啊,没想到他却留在了这里。”

这时候,魏煜的父亲魏鸿儒也跑来了,他从朱总司令手中小心接过小红军的遗体,泣不成声。魏煜是魏家的独苗,小红军战士也是他家的独苗,独苗的小红军战士救下了独苗的魏煜,魏家的香火延续下来了,可是小红军战士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报答小红军战士的救命之恩,魏鸿儒决定把他埋葬在自家的祖坟旁边,并立下一条规矩:以后每年的清明节,魏家人在祭奠祖先的同时,都要在小红军战士的坟上添一抔土、点一柱香、焚一些纸钱,以表达对小红军战士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魏煜长大成家后,生了三个儿子,爷爷魏鸿儒分别给孙子们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老人希望儿孙们永远记住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魏家人也一直守护着小红军战士的坟墓。

1626774644576686.png

会宁会师会师纪念馆内反映军民鱼水情的绘画作品

“小红军战士救魏煜”的故事在会宁影响深远,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在会宁会师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会宁是红军长征期间各路红军经过全境、战斗生活最长的地方之一。从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会宁,到1936年10月红军在会宁地区会师,先后有近7万名红军将士曾在当时只有6万人口的会宁境内战斗、生活、修整、养伤。会宁会师期间,红军指战员开展了各种爱民活动。部队每到一处,就在贫苦农民的门上插上小红旗,上写 “抗日救国”或“保护穷人”的字样,一方面向劳动人民宣传红军的抗日救国主张,另一方面让后来的部队加以保护。红军战士在自己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仍拿出一部分粮款救济穷人。指战员们牢记红军铁的纪律,对群众说话和气,尊老爱幼,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商人的东西合理付款。红军住在群众家里,每天坚持给房东担水、推磨,打扫道路和院子,他们还把从土豪劣绅那里没收来的粮食分给穷苦老百姓。

红军爱人民,人民爱红军。怀着对红军的深情厚谊,会宁人民倾其所有,从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全力支援红军长征和会师。“最后一把米,端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为你缝衣裳;最后一件老棉被,盖在了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也要送到部队上……”这首由会宁人创作的红色歌曲,生动反映了会宁人民对红军的鱼水深情。当时的会宁,人畜饮水非常困难,过境部队比会宁当时的人口还要多1万人,在水贵如油的会宁,群众宁肯饮用祖厉河的苦咸水,也要让红军使用珍贵的窖水。在红军离开会宁时,会宁人民又自发筹集了大量的粮食、钱物让红军带到了陕甘苏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仅征集带走的粮食近500万斤。1936年9月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上有这样的报道:“仅在郭城驿一地,就筹集粮食四五百石(70余万斤)。”红堡子村富户王瀚一家就捐赠粮食二百石(30余万斤)。会宁人民为红军支援生猪、羊只达2889头(只)、布匹衣物6380件(匹),还支援了大量的银元。受红军精神的感染,会宁人民把红军当成自己的亲人、自己的队伍,许多青年人踊跃参加红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40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仅甘沟驿一地参军的青年就有100多人。红军到达青江驿以后,曾组织了一支游击队,红军撤离时大多数游击队员参加了红军。

朱德总司令在离开会宁时语重心长地说:“会宁人民对革命是有贡献的,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对红军的支持,谢谢父老乡亲!红军已把火种播在了这里,你们要让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烧毁旧世界,建设我们自己的新天地!”

编辑: 责任编辑: 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