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千村行·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伊哈池村——小山村的蝶变之路

2021-07-17 来源:  记者:赵淑娴  浏览量:785

1626689478987100.png

记者 赵淑娴

位于东乡县城东南的锁南镇伊哈池村,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超前谋划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改善,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使小山村升级为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焕发出无限生机。

fee77d9e-b56b-4710-9299-0a57ea9111c9.jpg.jpg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干群齐心协力 打造美丽家园

漫步在伊哈池村,整洁的村庄生机盎然,干净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绿树红花中掩映着一栋栋崭新的农家小院,和煦的微风拂过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处处一派新面貌、新气象。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的幸福感日益增强。

伊哈池村的美丽和整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曾经也有发展慢、“脏乱差”等“顽疾”。环境就是民生,村党组织积极推进乡村改造工程,通过健全奖惩监督机制,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村上拆除危旧房屋、残垣断壁,合理推进农户旱厕、土炕改造,消除‘视觉贫困’;将每周一、周四定为环境整治日,开展集中环境卫生整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恒大集团争取帮扶资金50万元,实施民俗文化示范村建设项目,维修硬化社道,修建民俗文化墙、小花坛、木栅栏等;投资100万元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3个,并配套安装了健身器材、休息座椅等附属设备,修建农家书屋1个,安装路灯60盏……”村党支部书记马俊介绍道。

多元发展产业 促进群众增收

记者走进二社群众马宝山家时,今年59岁的马宝山正在牛棚喂牛,他告诉记者:“去年政府资助1.5万元,帮我家修建了高标准暖棚圈舍,现在羊存栏10只、牛存栏2头,儿子儿媳也在政府的帮助下到州烟草公司务工,生活越过越好了!”

据记者了解,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伊哈池村紧抓创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政策机遇,完善产业设施,投入资金39万元,积极动员26户群众修建高标准暖棚圈舍,鼓励群众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

另外,村上积极培育壮大福鑫和吴昇2个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一个砖厂,积极发挥其带动作用,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突出文化引领 培育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工作,不仅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里子”就是乡风、家风和民风,这“三风”既凝聚了精神,又融合了力量。近年来,村党委发挥引领作用,在全村4个自然社配齐“大喇叭”,通过广播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引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每个社每月召开一次社情大会、村上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知情大会,向群众宣传党的惠农政策,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摒弃落后糟粕。帮扶干部和村社干部每周至少两次入户开展工作,引导群众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祖国。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纳志愿者14名,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打造展示新伊哈池形象的重要窗口。

如今,伊哈池村村民有股金、薪金、养老金、奖补金等保障,收入逐年增长,生活富足,新时代的文明乡风也吹进了百姓家。和谐、友善、文明的生活环境充盈了村民的内心,他们对幸福生活充满了期待。

编辑:山桦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