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好飞
临夏县曾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也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临夏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临夏县联社”)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和金融扶贫主力军,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全力以赴、尽锐出战,用心用情、尽责出力,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金融“活水”撬动县域产业发展、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金融力量。
昔日诸多付出换来如今载誉而归。在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临夏县联社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只为稼穑添新绿 信贷总在为农忙
91%以上的贷款投向“三农”,涉农贷款占比在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排名首位,县内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
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1116户4657万元、“农户小额贷”1881户11691万元、“脱贫助力贷”1329户5924.5万元,累计投放“富民产业贷”26笔16040万元,“兴陇合作贷”累计授信100户20908万元、投放3笔737万元……
在临夏县广大农民群众看来,县联社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贴心银行。
在新集镇开饭馆的李伟伟没想到,贷款也会这么方便快捷。“我只跑了一趟信用联社,就拿到了贷款。从到网点办理银行卡、签合同,到贷款到手,用了不到2小时。”临夏县联社用足用好普惠金融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零距离”服务,变“跑贷”“人情贷”为“送贷上门”,实现了群众“最多跑一次”,让信贷服务驶入“快车道”。
为帮助群众更好更快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目标,临夏县联社还积极推广“兴陇创业贷”特色信贷产品,全力支持返乡农民及涉农主体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发展 “五小”产业和“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带动贫困农户开展规模种养业、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农业生产经营。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归口部门的沟通衔接,按照“个人申请-乡镇推荐-人社审核-农信社放款”的方式,累计发放“兴陇创业贷”9913户106094万元,在为县域农户脱贫致富提供资金保障、提升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造血”功能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
栉风沐雨扶贫路 不负春光启新程
作为因农而生、以农为本的联社,临夏县联社始终致力于为金融服务空白点的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提升普通百姓的金融知识和素养,营造乡镇农村健康有序的金融生态。
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线上线下融合,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便利性,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持续提高群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除了给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外,临夏县联社还采取多种方式上阵参战。积极与地方政府请示汇报,合力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将产业基础好、信用环境佳、群众认识高、贷款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村、乡(镇),优先创建为信用村、信用乡(镇);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大联保贷款,增加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贷规模、执行优惠利率等激励政策,有效提高农户授信面和用信比,农户授信面达到80%以上,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881笔11691万元。
近年来,临夏县联社200多名员工扎根一线,围绕深入乡镇村社的26个营业网点,累计布放127台惠民终端、26部背包银行。通过不断探索金融扶贫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竭力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便捷度,打造了脱贫攻坚一线的农村金融血脉“微循环”。
完善“一册明一折通”服务功能,积极为农村社保、医疗、财政惠农、生活缴费等提供支付结算通道;依托飞天“福农卡”和电子商务,大力推广新一代“背包银行”,定时定点开展上门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继续加强便民金融服务点建设,不断优化“三农”终端和惠农终端服务功能,加快拓展快捷支付渠道,有效完善线上线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挂牌、运行工作,在实现全县219个行政村68.95%覆盖率的同时,着力优化完善农金室功能,基本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基础。
大信为农,相合共生。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下一步,临夏县联社将发挥金融职能,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始终以支农惠农兴农的使命担当与农村金融主力军的昂扬姿态,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奋斗。
编辑: 责任编辑: 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