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组织优势 助推脱贫攻坚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临夏市委组织部
记者 马琼洁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临夏市委组织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临夏市委组织部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资源和致胜法宝,建立健全扶贫干部队伍,全力锻造尽锐出战、攻坚克难的扶贫主力军,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始终坚持抓班子、带队伍、聚人才,为助力临夏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坚强的组织保障。
强内扶外战贫困
“市上把我们继续返聘为村务咨政委员,落实待遇让我们安心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我们一定要当好这个角色,帮助村‘两委’把村里的工作干好。”曾在折桥镇苟家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苟怀龙,返聘后继续发挥离任村干部在群众和村班子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手把手传经验、教方法,帮助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中,临夏市创新制度机制出新招,在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针对新进班子中年轻大学生较多、农村工作经验相对欠缺的实际,将离任村干部返聘为村务咨政委员,既保证了换届工作平稳开展,又让他们充分发挥余热,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是关键。正是基于市委对组织工作的重视,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得到正确的考察识别,并优先提拔使用。全市脱贫攻坚一线提拔、进一步使用干部79名,从市直单位选派4名年轻干部到扶贫、信访、金融企业等部门挂职,从乡镇选派1名年轻干部到厦门市挂职,安排新提拔的26名年轻干部到镇(街道)脱贫攻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充实加强9名乡镇街道年轻干部到农业、工信、交通等党政工作部门关键岗位。
临夏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村“两委”换届,村干部队伍学历年龄结构一升一降,能力素质明显提升。去年,公开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12名,引进医学、教育教学、新闻传媒、人文地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类等专业学科急需紧缺人才43名。
扶志扶智拔穷根
“我们一家现在能过上这样的生活,离不开帮扶干部的真情帮扶,我相信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小康梦就能实现。”折桥镇大庄村村民金满斟的女儿感激地说。
75岁的金满斟患有脑梗塞、脑溢血,与女儿、女婿及3个外孙一起生活,他每年的住院费及后期康复费用很高,3个外孙都要上学,家庭负担重,生活困难。经过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准确把握他们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动态,帮助其争取到危旧房改造项目,住上了新房子。同时,介绍其女婿在家经营十字绣装裱工作,并利用空闲时间,聘用到村集体经济养鸡场工作,月收入2500元,其女儿也在商场开了一间化妆品商铺。金满斟的医疗费用经新农合和大病保险的报销,自己花费不多,家庭负担大大减轻。如今,大女儿考入州卫校学习,家中还买了商品房,金满斟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经过全家努力经营,生活有了改变,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劲头。
市委组织部每年制定“以德扶贫”工作要点,全面部署、多频次调度抓推进,先后12次召开以德扶贫工作调度推进会。全市各县级“大村长”到各自包抓村上专题党课,宣讲政策。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家庭个人卫生、家风家教等精神面貌,对各村农户扎实开展“精神、物质双评估”工作,并“一对一”建立帮扶台账,持续跟进转变思想,倡导勤劳致富、文明新风、抵制高价彩礼,进一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拔掉思想“穷根”。利用每月村民知情大会,组织“道德讲堂”,各村以“讲身边好人好事”“身边的道德模范”等内容开展讲座35场次,参加群众6000人次。全市50余所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读书、听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感,为学生上好“人生成长大课”,临夏市以德扶贫《扶贫路上扶德扶志》经验做法被新华社《新华视点》刊播报道,入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2019)》。
党建引领摘穷帽
市委组织部大力推行“党建+”模式,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让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推行“党建+”引领模式,将特色种养做成主产业,形成苟家村“美都”高原西瓜种植、罗家堡村俊林牛羊养殖、江牌村树莓种植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推行“党建+”助推模式,将扶贫车间做成大产业,把村民嵌入产业发展的链条中,成立后古村凯琳鞋业、江牌村新平制香厂等扶贫车间,不断增强村民自主增收的能力和动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推行“党建+”带动模式,将乡村旅游做成新产业,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在22个党建示范村探索打造“党建+”发展新模式,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顺利开局,形成了“党支部+协会+农家乐”“党建+乡村旅游”“党建+产业+合作社”等经验做法,探索出一条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在为全市通过党建工作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之时,临夏市委组织部调整充实折桥镇大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30多名组工干部帮扶大庄村53户精准扶贫户,2018年,全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帮扶组长单位牵头带动作用,积极衔接其他帮扶单位帮助解决贫困户90多件实事。3年来,共召开“两户”见面会6次,村民知情大会45次,现场解决村民的各类诉求200余件。大庄村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以草莓、食用菌种植为主的城市农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路直通农家,一幢幢新修的房屋排列整齐,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这是临夏市委组织部在帮扶折桥镇大庄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交付的答卷。
“组织部门作为市委重要职能部门,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聚焦全市中心大局,找准定位,真抓实干,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编辑: 责任编辑: 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