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卷】倾情帮扶暖民心——记康乐县五户乡打门村第一书记魏学云

2021-03-04 来源: 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 赵怀斌  浏览量:935

1614824337701296.jpg

14f24be9-653f-4d9f-9273-48820030a68c.jpg.jpg

倾情帮扶暖民心

——记康乐县五户乡打门村第一书记魏学云

记者 赵怀斌

2019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临夏州分行高级主管、50多岁的共产党员魏学云被派往康乐县五户乡打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一年多的帮扶工作,使他变成懂脱贫、会脱贫的人。

精准把脉  做到“对症下药”

初到打门村,为尽快掌握该村民情民意,魏学云走遍了7个社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崎岖的山路布满了他的足迹。为更加精准地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他采用了“望”民情、“闻”民意、“问”民声、“切”病源的“四诊法”,通过精确核查、精准采集,掌握了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并分析其致贫原因,做到对贫困户精准“把脉”。

当听到村民朱五成和常淑英两家因房前“走水”问题产生矛盾后,他与村支书走访两家,了解情况,实地勘查,重新规划改建,解决“水路”问题,使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当听到贫困户赵明德领取的本该当年产犊的牛并未产犊时,他仔细询问掌握情况后,联系乡畜牧站科技特派员上门服务,帮他解决难题;

当听到张建忠、张存来两家房屋因暴雨塌方存在的住房安全隐患,他第一时间前去了解,帮助解决房屋修缮补助……

这些琐碎小事是事关群众的大事,他时刻放在心上,正是这些点滴的“贴心事”,使他得到了当地干群的认可。

滴灌帮扶  确保“药到病除”

了解民意,知民情是干好帮扶工作的关键。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他与村“两委”、包村干部组织召开村民知情大会9次、深入农户家中谈心谈话100多次、举办产业培训3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群众的思想意识。

对于基础条件薄弱、农民增收渠道窄的短板问题,他极力协调,多方争取解决。依托县、乡项目资金,硬化通村通户道路15公里,完成全村农网升级改造,实现全村通动力电。

美化生活环境的两年里,魏学云带头组织群众种植树苗5400多棵,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50多次,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他先后2次向帮扶单位申请并落实帮扶资金51万元,修建该村小学道路边沟230米、小学门前花园345.6平方米,安装村社道路路灯63盏,硬化农路300米,维修村委会保温墙15平方米、村委会大门口墙体4.48立方米,新建村委会厨房及卫生间等。

强基固本  防止“旧病复发”

要抓好精准脱贫,根除贫困顽疾,防止“旧病复发”,优化公共服务是基础,提升贫困群众素质是关键,村“两委”班子建设是核心。魏学云利用主题党日、集体学习、村民知情大会等活动,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和党员队伍建设,吸纳致富能人,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出一支坚强而有力的扶贫工作队伍。

他加强与村“两委”的配合,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村务监督制度,使村民及时了解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工作情况,提高工作透明度。

他坚持依靠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培养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好品格,剔除贫困产生的“病灶”,坚决不让“旧病复发”。

编辑: 责任编辑: 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